声明:我只是个喜欢思考的钓鱼人,分享钓鱼所感所悟,任何言论仅代表自己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钓技武功篇:百器(法)门,一针(漂)派,千味(饵)堂,实战(例)诀,继续娓娓道来!
周末阴雨连绵,例行家人聚餐后,待家里发呆之余,决定整理下装备,为封竿预备中!
今天讲最难的部分:千味(饵)堂
特别提醒,本篇不是技巧,甚至我讲的可能都是错的,但却是我的真实心得,敬请注意!
用饵,必须像鱼儿一样思考。
这话我觉得是错的!
且不论鱼儿记忆是否只有8秒钟,个人觉得鱼儿想的并不会很复杂,一切只为繁衍生息罢了。
简而言之,摄取蛋白质!
基于此,鱼饵选择只需满足富含蛋白质即可;
当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太多选择,第二要考虑的就是鱼种的不同习惯,个人觉得考虑两个因素,一者水域环境,举个粟子:塘坑垂钓,目标鱼大多为人工养殖,饵料选择自然首选原塘颗粒,浸泡,添加状态饵和适量调味,自然是最佳搭配;反之,野钓环境,天然原料自然舍我其谁。
二者生存方式,过滤浮游生物,或是吞食食物颗粒,亦或是攻击鱼虾类等进食方式,垂钓不同对象鱼选择相应饵料进行对应,切不可南辕北辙。
阅读以下内容前导引:市场上有很多饵供,颗粒只是粉饵的变身,路亚类拟饵也只是活饵的变型,基于此,以下分享只抓住核心本质,只分享比重,味型和状态,不做向下延伸。
基础理论宣导终止,正式进入粉饵用饵实践,活饵类有机会另行分析。
粉饵重点在四个变量:雾化性,附钩性,味型,比重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主次饵和状态饵的千变组合,
第一步,根据目标鱼选择主味型;由于主垂钓淡水鱼多为杂食性鱼种,很多时候主要依据季节来通判:春腥夏淡秋香冬浓,而味型是由饵料是植物物蛋白还是动物蛋白来定义;个人喜好是调制香腥饵,根据鱼情确定主、次饵。
第二步,调整比重,这点是很多钓鱼人最容易忽略的!饵料比重主要有影响两个因素,一是鱼层,二是方便鱼口吸入性;一般情况下粗颗粒,动物蛋白类饵比重大,需要根据鱼情控制利弊。举个粟子:粗颗粒饵建议加适量轻麸钓轻离底,轻水比保持饵料层层雾化,可最大化诱鱼的前提下提升适口性;
第三步,配比状态,这是用饵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上之难!个人建议是单次垂钓备三种饵,第一种重诱留,(注:此操作与打窝并不冲突)适用起始饵料重雾化;第二种重垂钓,多调制附钩性和适口性佳的拉饵,适用开口期快速抢鱼;第三种重调节,多用于鱼情变化中的随机应变,如杂鱼闹,找鱼层等。
状态调整的核心是拉丝粉,轻麸,雪花粉等的添加量;举个粟子:塘坑中酱层较厚,为规避饵料坠入,须添加足量轻麸使饵料比重平衡,有钓友会认为用大浮漂使饵离底即可,其实不然,因为每次上饵大小不一,最保险的就是调饵比重至平衡最佳。
第四步,饵变,简言之,就是因变而调。注意有三,一者保鲜,二是窝饵绵延,三为钩不同饵;举个粟子:诱钓结合中常用到上饵散诱,下饵软刺。
上面分享的是用饵基本逻辑,接下来,说点心得:
有条件的钓友,建议自制饵料,越自然越有效;(我懒,我只买商品饵,但坚持用好2-3种主次饵,切忌人云亦云。)
用饵多用状态饵,状态对,鱼口必正!
适度打窝,诱钓结合。但窝不能乱打,窝饵分家,主次分明,重频不重量。
应该还有些心得的,然,脑袋卡壳了,有机会再唠。
此篇终结,本系列原计划分享观洞实战经验篇,思考再三,往期帖子中已经零散分享了,就不再另行续篇了。
心得系列三,暂无计划,敬请谅解,待有缘再续!
感谢各位钓友支持,欢迎互动交流!
好文笔!学习了。
大师准备出书了啊
小结留存,不吝分享。
你干脆写本书得了
我这是钓鱼日记,期待张大师佳作频出,爆密饵,享神位,赐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