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是一套完整的台钓线组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连接鱼钩和主线的作用,一般子线的线号都要比主线细一些,从而能间接的起到保护主线和线组的其它配件不受损伤。由于子线在使用的过程中损耗比较快,需要经常的更换,所以钓鱼人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虽然子线又细又短,可它在整套线组中却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子线的粗细长短都能影响着鱼口和浮漂的灵敏度,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们最终渔获的多少。那么我们在钓鲫鱼的时候使用长子线好还是短子线好呢?子线的长度多少合适?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钓鱼人,我想应该主要从以下情况来确定使用子线的长短。
首先要根据鱼情来选择子线长短。鲫鱼生长在水底层,我们钓的时候一般都采用钓底的钓法,也许有钓友会说:我用长子线盒短子线都能钓到鲫鱼,表面上看这句话是没毛病,可在实际的作钓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鱼情我们利用改变子线长短的方法,是能有效改善当时鱼情造成的不利因素的。
比如在遇到小杂鱼闹够的情况下,由于长子线在入水下沉的过程中大幅度摇摆,从而使饵料下沉缓慢,这就给中上层小杂鱼抢食提供了机会,鱼钩上的饵料还没到底就被小鱼抢食一空了。这时,我们通过使用短子线的方法,来减小饵料入水下沉过程中的摇摆幅度,使饵料快速的沉入到水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中上层小杂鱼的抢食鱼钩上的饵料,直击水底层的鲫鱼。
再比如在冬季钓鲫鱼的时候,由于冬季气温低,鲫鱼活动缓慢,吃饵的动作相对较轻,这时如果使用的子线较长的话,一些微弱的鱼口很难在浮漂上表现出来,我们除了用吃铅量小一点的浮漂外,还可以通过使用15厘米左右的短子线来放大鲫鱼的吃饵信号。像在夏季的时候,鲫鱼吃饵的动作比较生猛时,在没有小鱼抢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20-25厘米左右的子线来增加诱鱼效果。
其次就是要根据使用的鱼饵来决定子线长短。我们在钓鲫鱼时,最常用的饵料就是拉饵,搓饵和红虫,蚯蚓等这些。在使用拉饵的时候,需要保持频繁的抛竿提竿频率,用长子线就容易使子线缠绕,所以使用10-15厘米的子线就差不多了。如果鲫鱼个体较大,用搓饵时,由于搓饵的雾化慢一些,不需要频繁的抛竿频率,就可以用20厘米左右的长子线,既能增加诱鱼,又能减少鲫鱼对饵料的警惕性。
使用红虫,蚯蚓这种活虫饵的时候,由于虫饵较为浓腥,极易招来小杂鱼,尽量还是使用10厘米左右的短子线,以便使饵料快速沉底。虽然以上分析了钓鲫鱼时使用如何选择使用子线长短的几种情况,但钓无定律,钓鱼人一定要根据实际的作钓情况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