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钓鱼术语中有一个词叫做“挡口”,我不知道这个词是哪位大师提出来的,我想意思大概就是挡住鱼的吃口了?或者鱼线粗了鱼吃不动?我其实也不否认“挡口”是不存在的!但仅仅是说线粗挡口,我觉得真的是以偏概全了!搞的现在的钓个鱼听到“挡口”两个字就换线组,0.8+0.4 0.6+0.3,试问一下,真的有必要搞的那么精细吗??那么请问一下各位朋友,多大的线组才会不“挡口”?为什么“挡口”?挡鱼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钓有资源的话多粗都无所谓 主要资源 线组细精度准些
只要有鱼,毛线都行。
挡口问题多了,理论有线挡,饵挡,钩挡。钩挡问题真实存在,比较严重。饵挡没遇到过。线挡冬季能明显感觉到邻号的差异,但是没到那种换线没口的程度。总结,不搞竞技,不赌塘,没多大必要
感觉只是漂像问题。我常年子线2.0也没发现挡口。冬天钓鲫鱼也是2.0没见比他们少多少鱼获。
确实存在挡口,关于挡口的现象在冬季更为明显。因为鱼吃饵时靠的是嘴巴的吸力,冬季的时候鱼的吸力会弱很多。有很多次遇到这种现象当我换了细小线组之后浮漂出来的动作立马大了很多
子线挡口一般多为垂直的上钩子线,鱼就饵入口时子线会有一个弯曲,线体越粗硬度越大,需要更大的吸力才能使线体弯曲,如果是0.4和0.3相比较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0.4能给出2目顿口,0.3能给出2目半顿口,可能不注意时看不出差别,但要是子线过大鱼体过小,上钩子线小鱼肯定是吸不进去的,可能有漂像空枪,如果是低温轻口或竞技这个档口可能会体现的更明显,如果用粗子线钓跑铅双子线躺底挡口也不是很明显,或者说用粗子线会有下钩中鱼率高的现象,个人理解
说白了就是站在鱼的角度思考,想吃饵,怎么吃最容易吃进嘴里。粗线肯定比细线硬吧?小勾比大钩容易吸进嘴里吧?软粘饵或者拉饵比干硬饵容易进口吧?你要知道鱼是吸食,通过吸水吧饵吸进嘴里,不是用牙齿咬。所以在保证不切线的前提下尽可能用细线肯定会增加鱼获。通常在密度高连杆的时候最能体现出来
这些理论要用在竞技上,野钓不比太讲价
怎么可能,冬季用商品饵,你用2.0的子线钓鲫鱼试试
常年用啦不用试用过N年啦已经
确实有挡口的,不仅是子线,主线大了也会有。实践出真知!
说得好,
你不是玩黑坑!没必要搞那么细线! 野钓啥鱼都有 主线我一般用 1.6和2.0 子线0.6 0.8 1.0
原因只有一个:线越粗会越硬
挡口肯定有的,用蚯蚓要好点,鱼是咬的。用商品饵因为是粉状的,鱼吃饵是吸的,线越粗越硬,鱼会吸走饵料,而线吸不动,这就是台钓有挡口的说法,传统钓很少有。还有跟鱼有关,鲫鱼和回锅鱼吃口相对要弱。
专业人士说的
野钓 你随意搞 竞技才讲究这个
挡口,线组太硬,就不容易入口而已,还有可以降低鱼的警惕,夏天就不会了,
我看不挂底前提下用大力马线不挡口吧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钓鱼嘛就图个开心快乐,跟着感觉走,钓着釣着就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