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道:鸟尽弓藏。
每年秋末冬初,全国从北向南气温慢慢变冷,河道开始结冰。大部分钓友在第一场寒流的时候思想就有了松动,作起了收竿准备,这是我要大力批评滴。作为一名骨灰级钓鱼爱好者,种种困难阻挡了我钓鱼的脚步时,嘴边就会念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年四季不是人在钓鱼,就是思想在钓鱼。
18年冬初的一天,万里无云,天空湛蓝,气压1050P,微风1-2级……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天不去钓鱼就是跟上天过不去啊。转眼间,装备收拾停当。以拍摄产品视频为由,慌妻同往,妻欣然应允。(我知道这是很多钓鱼人的梦啊,垂纶有妻陪,家中无是非。)这把狗粮撒的简直完美……
上午:
第一处钓点:废弃鱼塘之鲫鱼必需钓浮。
鱼塘情况:半年之前是干旱了的洼地,因雨季雨量特别大,把上游养红鲫鱼的塘冲了,这个塘里就有了鱼。
钓友在跟我描述鱼情的时候说,以小红鲫鱼为主,大的有2两到半斤,并再三叮嘱我说一定要钓浮,钓底不上鱼。
说心里话,在钓友面前洒家是骄傲的,觉得自己钓的多,懂的多,有些时候就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我对鱼情的分析是这样的:之所以钓浮是因为塘里面的红鱼有养殖经历,人工投喂的都是漂浮颗粒(搞养殖漂浮颗粒不会浪费),所以这里的鱼都是钓浮才可以。
有了以上的想法,也没有再多问,抄起家伙直奔钓点。三下五除二,准备停当开始抽竿。抛了两三竿就郁闷了,抛同样的位置,浮漂目数忽上忽下,差距非常大。
第一个想法:水底不平。
在钓台上将竿斜抛,斜抛也一样。这可真是见鬼了。。就算是底不平,抛在同样的位置,浮漂目数也不会忽上忽下啊。
第二个想法:重坠压漂。
把铅皮裹的很重,看看底下到底是什么情况。然而抛了几竿,情况依旧。同样的位置,有时候黑漂,有时候目数很高。
直到从铅坠上带上了烂草叶,整个问题才得到解释。原来半年前塘里没水的时候,野草都长的很高。几场大雨过后,水很快注满整个塘,把草都淹没了。半年的时间,草还没有完全腐烂,里面草叶、草根密布,抛竿下去落到草缝里,浮漂就黑了,落到草叶上,浮漂就非常高。(听说这个塘今年要开黑坑,就这些看不见的草根比坑中坑还坑。)
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钓高密段的潍河,因为有风,选择了一处回水湾(我们不知道这个湾是把玉米地挖了形成的)。钓了一下午,每一竿到位浮漂的目数差距都很大。直到最后钓起了一根鲜的玉米桔。新鲜的玉米桔,叶子由上至下,一层一层的,抛竿浮漂到位,铅坠不一定落到哪个叶子上,就导致了浮漂目数误差特别大,跟上面说的塘类似。
再回到这个鱼塘。遇到这种满底都是草根的鱼塘,没得办法,只能钓浮。可时节己至初冬,鲫鱼的活性大大减弱,无论你怎么抽频率,它都很难再起浮吃饵。空军己是必然。
总结:新钓点,新鱼情,多问多打听,细节决定成败。切勿自以为是!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下佩服
今日有大哥,昵称动面条。评价里谬赞,小弟愧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