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年前一口气写了三篇关于钓鱼的论文,手写酸了,烟瘾大了,头发都少了……关于子线的文章一直想写。几欲提笔,几度放弃。这种想写又怕写的惶恐,不知可有钓友有同感?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来探讨一下子线:曾经的我都不知道有子线这个说法。学习了台钓以后才开始认识到线还可以这样玩。不过不光是台钓法有子线。路亚也有子线(路亚的叫法是_前导),串钩钓法也有子线(渔民规模化钓鱼的一种方式,四川这边有一种抬钓法也算是一种串钩钓法)。当然手竿垂钓或者矶竿垂钓也可以使用串钩钓法。
看看这个刷白条的串钩,好多的子线!
这么多钓法里面都有子线一说。那么子线都有哪些作用呢?
作用一:绑更多的钩,绑更多的钩钓更多的鱼。即便在台钓上来说也是这个作用,单钩也许2分钟钓到一条,双钩就能一分钟钓到一条了。不是还经常遇到双飞吗?我曾经用白条串钩(貌似13钩的)搞到过一次8飞……
作用二:防断主线,任何钓法的子线一般强度都会比主线低。这样是为了防止巨物拉断主线。主线断了损失就大了,台钓法可能损失整套线组和漂。海钓串钩主线断了损失就更惨了……当然不得不说一种特例——防咬子线(前导)路亚的目标鱼可能牙齿非常锋利。有人会在拟饵前加上一段防咬前导线,这是子线的一个变种。这个防咬前导线拉力可能比主线还要强。其实个人认为可以在前导线前面再加上一截——子线。这样可以让路亚时的主线用得久一点。当然路亚的都是土豪,我这抠门的建议你们看看就好……
作用三:提供拉力,我曾经在《渔行千里之——论遛鱼》里面说过:竿,线组,钩组成了一个提供拉力的系统。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造成跑鱼。但是如果没有薄弱环节,那么就有可能损失更惨痛——断竿。而子线恰恰是我们人为设计的薄弱环节。所以子线提供拉力的强弱是我们要在垂钓之初就要着重考虑的!!!要钓多大的鱼先考虑子线。前段时间我用3号尼龙主线,匹配0.2号大力马子线有钓友在说我瞎整……我真想怼一怼这哥们你的0.6+0.4才是瞎整!
这是某品牌的鱼线的拉力表,从上图可以看到0.6的拉力标称2.05kg,0.4号线标称拉力1.88kg。两者之间拉力差为0.17kg。不足10%的差距。这么小的差距你敢肯定一定断0.4的?而且子线断了就会换新的。而主线要多次使用,不会磨损和疲劳老化?我用子线主线拉力相差不大的时候经常断主线。而且也经常遇到钓友断主线然后满塘捞漂……我的建议是子线主线的拉力差要至少达到30%。否则这个设计的弱点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例:用0.4的子线时至少用0.8的主线。最好用1.0的主线。也许有钓友会说主线用粗了就不灵了,冬天看不见口了!这样的钓友请看看我的老帖《渔行千里之调漂线组那些事儿》。线组的灵钝更多的取决于线组是否绷紧和拉直。线组粗一点点是会增加一些摩擦力和惯性力。但是真的是微乎其微。你比较一下线组和配件的重量以及配件的水阻……扯得有点远了!
讲了子线的作用现在要来讲讲关于子线的讲究。
讲究一:柔软。几乎所有卖鱼线的都在吹嘘他们的子线非常柔软。子线为什么要柔软呢?越柔软的线在鱼吸饵入嘴至鱼线变形这个过程中需要的力越小——不挡口。而且入嘴后提供给鱼的反作用力(弹性力)越小——异物感弱。所以柔软对钓鱼的子线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每个人都要说他的子线非常柔软。但是没有哪个尼龙子线比大力马线更柔软……
讲究二:易捋直。前面我说过要钓得灵线绷直是关键。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买子线盒。要把钩线绷直放置的原因。弯曲的线确会造成看不到口。同样我没有见过哪种线比大力马线更容易直!你可以把子线绑好双钩放在有水杯子里看看,比较一下!当然有调漂桶的朋友可以模拟得更准确。
讲究三:隐形性。经常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主线。但是几乎看不到彩色的子线。那就是因为鱼儿是很警惕的。我在《渔行千里之——论鱼的感觉》里面有讨论过鱼的视觉很好,不是色盲!所以对鱼眼隐形的透明线现在是子线的主流。我一直用的大力马子线就是不能隐形。这是个很大的缺点……我试过白色的大力马子线。我以为白色的大力马是透明的Pe线编织的在水下应该更隐形一些。谁知放水里一看非常显眼!还不如灰色的……飞磕线隐形性比大力马好很多。但是还是不及尼龙线。强度和隐形性好了些。但是又失了柔软度和易直性。哎,人生没有完美……
这是某品牌飞磕线在吹嘘他们的线密度和水差不多可以非常灵敏的图片。其实这图片暴露了这线不那么隐形……至于他说的悬浮密度高灵敏,这完全不用在意哈!虽然密度和水偏差太大有可能会造成子线弯曲。但是实际垂钓时一般情况下,下面的钢钩会提供一个绷紧的力。灵敏还是要考虑易直性。
前面说了关于子线的知识下面就要来说一说关于子线的技巧,绝对的干货:
技巧一:垂钓时的子线长度。子线的长短对垂钓影响非常大。用尼龙子线时子线越短越灵敏。因为尼龙子线的卷曲造成的松线长度会形成一个漂相死区。冬天鱼儿的动作幅度小。更会导致看不到口。当然也不是越短越好。太短另外一钩及饵料会增加阻力。导致鱼儿放弃吃饵。再者,如果子线总长度略短于目标鱼的长度,不光搭桥概率大,而且一搭桥就会断线。那么到底多长的子线为合适的呢?两个建议标准:小于最小目标鱼长度的1/3或者略长于最大目标鱼(这里的子线长度指两根子线的总长度)。
技巧二:如何避免子线缠绕。台钓时两根子线像麻花一样拧在一起困扰了我很多年!曾经看了一个视频,那个视频说子线缠绕是因为线组的同轴度不行。改善方案是尽量把铅皮搓紧搓圆。我试了一下,然并卵。想一想,铅皮搓得再怎么紧和圆漂也不会同轴啊!而且铅是滑动的不会带动线组旋转啊!即使我七星漂水滴铅也一样拧麻花……后来我有一次给海杆的轮上线,线轴我没插筷子,再打出来的线起卷。于是我顿悟了:要想子线不拧麻花得在收放主线时线轴绕自己的圆心旋转收放线。原理等同于插根筷子给轮上线。如果有哪位钓友没明白请留言一下吧!我录个视频应该能说明白。这招你要学会了就不用买那个子线分叉器了!
最后要吐槽一下:鱼线我们一般都称呼为主线和子线。但是偏偏有厂家喜欢标为“道系”和“子系”。你要真是日本的厂家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明明你是中国的厂商!还有那个尺,中国法定的长度单位已经和国际接轨为米了。还是有鱼竿厂商非得标尺。而且这尺要是中国的尺33.3厘米也就罢了,然而这尺也只是日本鱼竿行业里面的行业习惯长度标准……连日本人的尺本也是学习的中国等于33.3厘米。中国的厂商标一个30厘米的尺让我感到无语……
小于最小目标鱼长度的1/3或者略长于最大目标鱼(这里的子线长度指两根子线的总长度)。改下吧
学习
为啥要改一下?
关于一处错误,本来线组的拉力举例我是想用0.4+0.6。数据却是用的0.6+0.8。不过不影响结论。
八字环的旋转可以弱化一些旋转的力量。但是主线的收放方法是根。
你直接就说夏天子线长度多少合适,冬天子线长度多少合适?水库子线长度多少合适,野河子线长度多少合适,这个要明白点儿,你那个说法太深奥了
不论春夏秋冬子线长短都只与目标鱼大小相关。最关键的是防止搭桥后刚性受力。略长于目标鱼鱼尾巴扇不断。短于目标鱼1/3一般情况下扇不到。要根据鱼情来!
没看懂!怎样才能不转麻花
唉……冬天25cm、热天35cm我觉得通用了
我看到梅州这边钓鲮鱼的子线只有几公分长,还是大力马的!一样的有鱼
35厘米左右的鱼很多啊!3斤左右的鲤鱼就这个尺寸!一搭桥就要切线哦!
这就是短于了目标鱼大的1/3。其实不是说子线的长短会造成没口。只是有一点影响。多了解一些可以做得更好。
看来我得再发个帖子了……
好的学到了!就是比鱼短三分之一嘛?
这么说来我那2米对折的子线是为了给鳄鱼准备的啊哈哈
你的志向很!远大
我为了你新写了一贴《渔行千里之如何避免子线拧麻花》。
谢谢!
您好!请问:气温12℃左右水深4米+大水库,上千亩主钩:鲫,鲤,鳊,草用什么窝料比较好用什么钓饵比较好,什么味型饵料在水底状态,那种比较合适!双饵躺底!双饵离底!一躺一触!一触一离
这么大的水面不会都是4米深水吧?春钓浅滩(水温高天然饵料多),进水口(繁殖习性),水草边(大鱼为了给小鱼找育婴房)。如果三个条件都满足那么这个位置就非常好了。野钓调漂调四钓二,调二钓四都行。生口鱼会一直拉着钩跑的。钓饵的问题太复杂了……一万字都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