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高手与新手漂讯不一样?为啥同一支漂此时中鱼,彼时就不中鱼?本文仅就其中漂的问题进行讨论,我以为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漂的“感度值”与“临界点”的问题:
1、感度值,“曹冲秤象”,这个典故还告诉我们浮力可以当秤用。同理,浮漂也如秤一样,漂尾就好比是秤杆,目数好比是斤两刻度,铅坠好比秤砣,鱼钩好比秤钩,漂体好比秤的称量范围……重了会沉下去,少了会升起来,尤其是悬坠钓(台钓)法,更能体现秤的原理。秤有大小之分:大秤磅猪,小秤配药,感度不同,各有各用,大秤感度低(以公斤为度),小秤感度高(以毫克为度),漂亦同理。但在吃铅量相同的情况下,感度低的漂对微量加减铅皮的目数变化不显著,感度高的漂变化就显著。一般来说,吃铅量相同时浮力比越大感度也越高(前文已讨论此文不再赘述)!就拿钓 “弱口小鱼”来说,高手们多是小漂细线,小的叫你叹为观止,细的叫你胆战心惊!其实,追求的就是高感度(灵敏度)!反其道而行之——用库漂打“麻将”,就等于是用大秤卖虫草,不输掉裤子才怪呢!有人还会说,干脆就用高感度的“麻将漂”岂不是大小通杀?若是深水钓大鱼的话,估计线组都拉不直,就算是能拉直了,大鱼喷口水就吹的铅飞漂灭!台钓最讲究铅量+饵重与浮力的平衡关系:钓啥鱼用啥漂,水深不同铅量不同,以秤的观点来理解就不难想明白。
2 、临界点,凡是衡器必然有临界点,漂也应属于衡器之类,只是没人把它列入。就漂而言,临界点就是敏感目点,此点能最大化地体现出鱼吸饵入口时候的力度,但敏感目点太脆弱,稍有变数就破坏了,不如敏感区相对稳固。每支漂在不同的钓组上都有它的敏感区间,关键是在那几目上才是此漂最灵敏的区间?只有找到了这个区间才能活用此漂。高手们多知道,不同的漂有不同的灵敏调目区间,同一支漂用在不同的线组上会有不同的敏感目数区间,我以为:这种现象就是“浮力比”的“临界点”。“浮力比”是动态的,受材质、工艺、斥水力、水温、水密度、吸水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是钓着钓着“敏感目区”就变了,也许这就是此时中鱼,彼时不中的原因吧。静态的临界点我们可通过不断的微调,试钓,慢慢地找到它;但如何的追寻此点的动态变化呢?还是大家讨论吧!我洗耳恭听,边听边偷艺吧……
搁笔前,有一句感叹和2声哀叹:君不见赛场老者几何?小漂细线后生可畏!可谓是:“得道的狸猫凶似虎,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一叹玩台钓道道太多,先悟漂之道,才能凶似“虎”,否则就是不如“鸡”;再叹打竞技,那是眼明手快者的天下,年长者还是休闲去吧!
学习了
学学。。。。。。。。。。
经典 不错 哈哈哈
学习
学习了,感谢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