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大风大浪有大鱼

鱼护卫2014-07-20 21:42:58

大风大浪有大鱼 常常有人说风太大没法钓鱼,但是有时候也会听人说大风大浪出大鱼,其实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呢,说难钓的是因为没有掌握大风天气钓鱼的技巧,风大浪大,浮漂颠簸,漂相不明显,第一,有风,水的溶氧量大,氧气充足,鱼相对无风的天气活跃,觅食的积极性高。第二,风吹水动,水发浑,鱼的胆子也大,也会积极觅食。第三,风吹水起浪,浮漂随浪上下起伏,带动水底下的鱼饵上下运动,形成了活饵,当然大风天气钓鱼难度是很大的,那么在大风天气中我们该如何垂钓呢:首先是出钓天气,虽然我们说有风能钓鱼,但是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根据平时出钓经验,在春秋及初夏,二三级风最适宜,水中温度适宜,溶氧量高,鱼儿比较活泼,觅食积极,当然上钩也会多。超过3级风以后,水的温度降低,鱼儿的活动性就降低。但是对于盛夏,炎炎烈日,气温高,特别是雨前,那种闷热的情况下,鱼儿要么跑水面呼吸要么躲进深水区纳凉,当有三四级风,天气自然变得凉爽,水温度会下降水中的溶氧量增肌,鱼儿变得活跃起来,咬钩自然不在话下。其次最重要的,大风中该如何使用浮漂这里前人总结了不少经验,我看了看基本上和自己遇到的差不多,要么立漂,要么斜漂、卧漂甚至沉漂,还有一些人干脆不用浮漂,懒得打字照搬过来,说的比较详细。  对于立漂,在风浪中钓鱼,一般都使用较大的浮漂,较重的坠子,较短的脑线,长竿短线,风线较短。在风浪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立漂,按正常无风时的调漂方法进行调漂,保持浮漂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既不要过短,以免浪来时把漂尾渚没而看不见;又不要过长,以减少风的影响。在有风浪的情况下,漂尾露出水面的长度往往要比无风浪时要长一些,到底长多少才合适,要看风浪的大小和每个人的经验和习惯。在有风浪的情况下看漂是比较困难的有经验的钓手多是以漂尾与水面的交接点为基准,根据漂的沉浮、晃动情况找出规律,弄清哪状态是由于风浪影响造成,一旦发现异常,例如出现类似通常鱼咬钩的“一顿”、“上顶”或“下沉”,这就多半是鱼咬钩了,提竿一般都可中鱼。如果看漂像一般看电视、看摇船那种,不注意紧紧盯住一定的基准作参考,发现浮漂在比较有规律的沉浮、晃动中出现的异常的变化,就不容易抓住鱼咬钩的讯号,也就难以钓到鱼。  斜漂和卧漂的调法,一般都使用较大的浮漂,较重的活动坠子,短脑线或者取消脑线改用连坠钩,坠子的重力比浮漂深入水中时的浮力稍为大一点点,下钩后,钩、坠沉入水底,浮漂没入水中,然后把浮漂座两旁的太空豆往上捋,增长水线,漂尾露出水面,直至与水面倾斜一个角度,成了斜漂。如果再继续上捋太空豆,增长水线,浮漂就会横卧在水上,成了卧漂。使用斜漂时,浮漂除了受风浪的影响,不停地摇晃、沉浮外,如果遇上鱼咬钩,斜漂就可能出现像仪表盘上的指针上下舞动一样,忽然翘起来,忽然倒下去或下沉,不同于风浪产生的摇晃,这时提竿就可能中鱼。卧漂与斜漂的情况差不多,浮漂横卧在水面上,随风浪摇摇摆飘浮,只要发现浮漂漂尾忽然上下摇晃,竖起来,倒下去或比下沉,一般就是鱼咬钩的讯号,这时就可以起竿。斜漂与卧漂对鱼咬钩讯号的反映,一般比立漂要迟钝一些,卧漂更甚,但卧漂比较起来更好观察和判断一些。这两种调法对吞钩型、咬钩比较重、拖着就跑等的鱼类,讯号比较明显。对吮吸型、咬钩轻、含含放放的鱼类,讯号往往不明显。也就是说,有时鱼咬钩,浮漂可以反映出来,有时则反映不出来。有时候根据鱼情,我们也会采取常用钓法,在目力能及的情况下,尽量调灵一点,观察风浪的频率,常钓鱼都会看这个,当该上的时候不上浮,该下沉的时候不下沉也可能是中鱼的标像,而且这种办法掌握以后能比以上几种调漂提高中鱼率。 最后呢,还有浮漂的重要性,选用稍重坠子和醒目的长尾浮漂,在风浪中更加稳定。最后祝大家渔获多多,提出更有用处的建议。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学习了 赞一个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这个观点很正确,以前我钓鱼就喜欢这天。明天加分支持老朋友

很久以前

不妥之处还挺指教

匿名用户

学习了 赞一个

很久以前

你绝对是冲发帖第一来滴

匿名用户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保留意见,风浪大鱼儿不靠边,躲在深水里。吃口也不理想。

很久以前

学习了 赞一个

很久以前

谢谢支持

匿名用户

学习了 赞一个

很久以前

赞一个,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确实是这么回事大风大浪擒大鲤哈哈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啦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了!

很久以前

赞一个!

很久以前

当然有界限,风太大就是如此

匿名用户

很久以前

半夜发帖的厉害

匿名用户

很久以前

一点拙见

匿名用户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1/3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