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浮漂的吃铅量,简单的理解就是这支浮漂所承载的配铅重量,便是这支浮漂的吃铅量。
而浮漂由于制作工艺和材质不同,即使是当代比较稳定的纳米材质浮漂,统一批次机制生产,也难免会有略微的差异,只是相差幅度较小而以。
而天然材质,如:芦苇、孔雀羽……等材质,由于材质的密度不同,干燥程度不同,外皮薄厚不同,多瓣拼接,会使每支浮漂的吃铅相差略微明显一些。 尤其纯手工制作的浮漂更是难以做到吃铅统一,很多老钓鱼人都知道,当年我们比赛所用的浮漂是没有标注吃铅量的,只存1.2.3.4.5.号~等等。
而目前的浮漂多数会配备吃铅参数,这是方便钓友通过吃铅量大概能知道浮漂的浮力大小,然后可根据水情,鱼情,风力干扰……等等,去搭配相应的浮漂而已,其实就是便于钓友选择浮漂的大小(此处不考虑浮漂体型)
而这个参考的吃铅量数据是怎么判定的呢!比如一批浮漂设定好固定的切割数据和制作模具以后,开始批量生产浮漂,然后从成品中抽选出同等号数的几支或者是十几支浮漂,然后将铅皮裹在浮漂的漂尾统一调成平水状态,再将每支浮漂的吃铅量对比相差幅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然后再次将所有的浮漂吃铅总合除以浮漂的数量,得出来的数字值就是此类浮漂的大致吃铅量……
注意:浮漂测量吃铅量,基本都在玻璃水缸或调漂桶进行测量!而局限性的水体,水质,水温,水的密度与实际垂钓当中的大环境下的水体差异更大,所以精确度也存在不同差异。
这也是很多商家会特意标注:手工制作每支浮漂吃铅略有差异,建议者慎拍!(至于是不是手作要看个人对手作的定义)
既然每支浮漂的吃铅各不相同,所以也就别天真的以为在克度铅上剪下相等的重量卷在浮漂上就能用了,再说你也剪不准(回忆起当年在竞技池拿锉刀一点点锉铅皮的神经病年代)
总而言之,浮漂的吃铅量只是对于你选择浮漂的时候,能有一个大致的参考而已!与你具体搭配多重的铅皮没半毛钱关系!克度铅的出现也是为了钓鱼人更精准的从铅皮卷上裁剪下铅皮,避免浪费而已,最终还是要根据作钓环境,浮漂入水的实际情况来修剪铅皮重量。
楼主以把浮漂的吃铅量解释的很到位不错!对于老钓手来说光标注一个吃铅量,在不标注浮漂自重的情况下,吃铅量几乎没任何意义。在同漂型下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这只浮漂的吃铅倍比,这个参数才很重要。一个有经验的制漂师付在漂型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吃铅倍比这参数,就能估算出这支浮漂下水后的基本特点。也可以说吃铅倍比最能体现出一支浮漂的制造工艺水平。任何一支浮漂的特性都是在达到一定吃铅倍比基础上才会有很好表现。重要事情再次强调一下,吃铅量是数值,吃铅倍比是比值,两者完全不同。目前同材质商品漂在外观上差别不大,工艺都能过关,主要差别就在吃铅倍比上。通寸吃铅倍比数能更快更准的选择到好漂。给个简单参考;吃铅量在一克左右时,吃铅倍比应在2倍左右,如果远低于两倍, 直接放弃。吃铅量在一点五克左右吋,吃铅倍比应在2.5倍右为好,吃铅量在三克左右时,吃铅倍比应在3倍左右。
谢谢前辈补充对于新手简单一句话,浮漂自重轻浮力大最好,哈哈
请教一下是不是自重0.8克,吃铅量1.6克以上最好。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