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2日讯今天,由哈尔滨市总工会主办的“哈尔滨市首届职工冰钓节”在市政府前“一湖三岛”水域的少数民族民俗部落钓鱼园区开幕。
本次活动的冰钓场是按照鄂伦春、赫哲等北方少数民族早年生活渔猎时住的草房——“撮罗子”原型建造的,占地3600平方米。撮罗是尖顶的意思,即尖顶式窝棚。展现在江面上的1大9小为一个族群,大的占地30多平方米,小的占地10平方米,外墙分别采用稻草、仿桦树皮和现代风格三种造型,四周设立28盏太阳能高挂红灯笼。冰钓民俗部落让游客在冰钓的同时,能够切身感受冬季生活的情境。
来着哈市各区总工会的职工们在开幕式结束后分别进到了9个草房里,他们约定要进行一场捕鱼友谊赛,看最终哪个区捕得鱼最大、最多。挤进一个小“撮罗子”里,记者看到,内部空间大概可以容纳7-8个人,四壁上挂着具有北方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冰面上凿开了一大一小两处冰眼,冰眼附近有几个小凳子供垂钓者休息。
来自哈市南岗区总工会的职工一进到“撮罗子”里,就热火朝天的忙活了起来。他们先将提前准备好的鱼饵撒到江水里,再把捕鱼的网从冰眼慢慢下到江里,最后把鱼竿上的鱼线慢慢顺到水中。可能是天气过于寒冷的原因,鱼儿并不活跃,握着鱼竿的职工等了很久也没有鱼上钩,反倒是下了渔网的职工一收网就捞到了好几条活蹦乱跳的鲫鱼。在道外区总工会的“撮罗子”里,几位爱好冰钓的职工自己在家准备好了倍儿香的鱼食,真的吸引了不少鱼儿争相抢食,他们身后的鱼箱里收获颇丰。在香坊区总工会的“撮罗子”里,一位职工告诉记者,“天气虽然很冷,但是一想到晚上回家可以吃到自己亲手捕到的鱼,就觉得特别兴奋。”
冰钓历史由来已久,最初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的一种抗争。经过千万年的磨练,最终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融休闲和竞技于一体、集挑战严寒和增强体魄于一身的有情趣的群众性运动项目。哈市目前有大批冰钓发烧友,他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在松花江不同地段,体验冰钓的快乐,冰钓活动也成了松花江上一道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看下
预祝比赛圆满成功!!!
谢谢关注
谢谢关注
看不见为什么?
好,有图片就更完美了
好
大力支持
不错 这个给力
冰钓会越来越受人喜爱的,能够弥补漫长冬季钓鱼人的寂寞!
很诱人,真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