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帖,再后来如愿弄了根竹子,又细又长,经过晒干,由绿变黄,非常轻巧。再也不用原先那个竹棍了,从头到角一样粗,太重了。如果我说在路上拾的新竹杆,你们信吗?!O(∩_∩)O
拔鹅毛做漂,偷爷爷的酒泡大米,撒窝用。
小时候动手能力很强的。小伙伴们慢慢都是自己做漂,泡沫,鹅羽毛。说到鹅羽毛,接下来就给钓友们讲讲,鹅羽毛的风波。
记得只有河边能看到鹅,还有邻居张奶奶家有鹅。河边的鹅太凶了,我和油条两人曾经无数次,冒着被扭红屁股的风险,羊入虎囗,不过每次,油条胖,跑的慢,被扭的比我多。哈哈。2个人总是被几只鹅,追着跑。T^T,那屁股上红的,跟亲的似的,要好几天才好呢。后来,趁张奶奶不在家,我们倆个才拔她家鹅的羽毛,张奶奶家喂的鹅,只叫不扭人。所以我俩拔几根够用就走。几回得手后,又是一天,正拔着呢,奶奶回来了,那把我们倆耳朵揪的,生疼。因为我们俩总拔一只鹅,一眼看鹅就不对劲,羽毛很少了。奶奶很生气,我说怎么这只鹅羽毛少那么多,你们两个熊孩子!都你们拔的吧。走,上你们家,找你们大人去!奶奶我们错了,真错了,以后不敢了,不拔了。别找大人行不行?!奶奶也心软,你们走吧,再来拔鹅毛,腚给揍两半!T^T,T^T,灰溜溜的走了,我还好,油条她妈最凶了,经常打他,油条可怕她妈了!没得拔,又去河边,鹅不知道怎么滴,都是小鹅。-_-大鹅没了。然后上学或放学,路上瞅鹅。见鹅就想上去拔。O_o。有一天放学,经过张奶奶门囗,奶奶叫住我们,拿了好多鹅羽毛给我们。奶奶说鹅钝了吃了,羽毛给我们留好几天了。张奶奶谢谢您!T^T,T^T。都够用好久了。
钓鱼听说要打窝,用白酒泡小米,然后我们都是大雪碧瓶,用白酒泡大米。←_←,大米偷偷装一点,至于白酒,得想办法了。还好爷爷经常喝酒,我也不敢多倒,怕爷爷查觉。几天倒一点。其实爷爷什么都知道,不熊我罢了。只不过不够,小伙伴们说要装满酒。哎……到哪弄酒去。后来我们一人一个吸铁石,栓根绳,上学放学吸路上的铁丝,铁块,铁屑,攒了好长时间后,终于弄满两小漆筒。一起去卖了,几块钱好像,买了2瓶酒。几个人给分了。白酒泡大米,撒窝后,效果么还不错。
写到这吧,我要睡了,钓友们下帖见。^O^
睡了哦。明天接着帖。感谢你们的赞。
生动真实有经历过的才能写出
满满的回忆
从小就是个熊孩子
我是80后,差不多的钓鱼经历,小时候都是一群人在一起钓,哪个地方出鱼,哗啦啦小伙伴全来了,鱼线经常互相缠在一起,徐州话叫绞毛
钓鱼回忆录吗
连载啊
有鱼就不错的。
小时候,家里穷没肉吃,6岁就学会钓鱼了,跑自家塘里钓,钓到鲫鱼鲤鱼草鱼都放了,因为我知道大人要买钱的,不能吃,只能要小杂鱼,慢慢的就钓小河小江小沟,钓到大鱼都放自家塘里,说真的我真不希望我会钓鱼,真的怕了,
哦,,
对对,
是是,
嗯。
满满的回忆
高粱杆做漂,牙膏皮+破瓦片+自作的黄泥巴模子做的坠子,一根青青的竹子就可以让我们爽一天,一晃三十余载过去了,现在想着都开心。
熊孩子!
大师太调皮了,满满的回忆恍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