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台钓是因为台钓浮漂反应灵敏,稳定性好,确保了钓鱼过程中的上鱼率,因此,在台钓过程中漂是关键作用,浮漂的调整是上鱼的保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调整浮漂
浮漂调整台钓一般情况下的浮漂调整是根据台湾钓法刚流传到大陆的调四目,钓二目"的口诀。所谓"目",是指在浮漂上端一节一节不同颜色的标记,每一节不同颜色就称之为"目"。调整浮漂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浮漂全部入水的方法,先把铅皮包在铅皮座上,把浮漂下移,在半水状态下将钩、坠投向钓点,此时整个浮漂全部在水下。
第二步:调四目。逐步将多余的铅皮剪去,让浮漂慢慢露出水面,当浮漂有四目稳稳地露出水面时,即可停止剪铅皮。注意,水线要压下去!
第三步:找底调二目,挂饵沉水。在钓钩上挂上钓饵,使浮漂重新沉于水面下。
第四步:露二目。逐步把浮漂上移,直到双钩双饵抛至钓点后,浮漂稳定地露出二目。这时浮漂才算是调整好了。这个时候浮漂上的固定太空豆最上面一颗往上拉一目固定,以后不需要做任何变动,下面的一颗太空豆往下拉两目固定,这是最灵,最钝的两个临界点!在钓鱼过程中根据中鱼率在这个两个太空豆之间调动浮漂,也就是调灵调钝变化。下面展开说一下调灵调钝变化
特殊情况下的浮漂调整在一般情况下,台钓可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采用其他方法,另行调整。调整浮漂时'一般都围绕调灵敏,调迟钝进行。调整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的规律是露出水面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垂钓时与调整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规律正好相反,水面上的
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调迟钝时,鱼儿咬钩信号反应不明显,伹稳定性好;调灵敏时,其稳定性要差,但鱼儿的吞食信号反应很灵敏。
在天气闷热,气压较低,水中溶氧减少时,鱼儿大多不喜活动觅食,摄食动作很轻很小;在寒冷季节,鱼儿的摄食欲望不强,吃钩时浮漂的动作也不明显,这时,鱼咬钩时浮漂动作较为迟钝,应将浮漂调灵敏些。可在调整时使调四目变为调四目半,或五目的方法;也可将钓二目调整为钓一目、半目。这样,即使是鱼儿轻轻咬钩,浮漂也会迅速反应鱼咬钩的情况。
若气候条件理想,鱼儿密度大,这时鱼吞食时前冲力过大,饵钩尚未吸人口中,而浮漂已有反应,说明浮漂过于敏感,应调迟钝。可将调四目改为调三目,或将钓二目改为钓三目、三目半或四目。 在冬天,鱼口小的情况下,调目可以相对调低一目或者两目,也就是说空钩半水调三目或者两目,钓两目!台钓调漂不是死规定的调四钓二,要随着鱼口的变化去应变,调四钓二只是一个参考价值,但是最重要一条就是:当鱼有口中鱼时候钩一定是在鱼的上嘴唇上才算真正的调漂结束!相对,在下嘴唇上中鱼说明太灵了,需要加半目左右的铅上去,相反,有口抓不住,说明太钝了,需要剪去半目左右的铅皮,直到每次有口中鱼都是在上嘴唇上为止!以上是一个业余钓鱼爱好者的随笔说说,希望可以相互交流!
调漂结束了,钓灵钓钝怎么还要剪铅皮?直接撸浮漂就好了啊。
特定天气情况下
瞩目的不是鱼!是手臂
说得对,钓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