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并继竿”的精彩文章,想了解的不防看看

重置昵称_fy5ohh3g2019-02-11 22:27:26

关于并继竿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17-01-06 云海明月 + 关注献花(1) 收藏

  严格说,这篇帖子应该算不上钓具评测范畴,但是它绝对是从钓具的实际使用中提炼出来的。群众路线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这个帖子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你用了那么多鱼竿,写了那么多体会,但是有什么实际的建议没有?有什么心得体会是可以直接帮助到钓友的?我现在就围绕这两个问题,简单直接得汇总成这个主题,相信你看完后绝对会有所收获,或者你对昂贵并继竿的“偏见”会得以修正。对于渔具的讨论,本身也是钓鱼的乐趣之一,欢迎大家跟帖交流:

一、并继的5不买:1.以鱼获多少来定义钓鱼乐趣的钓友别买;2.以抢鱼为目的的钓友别买;3.以玩黑坑为主的钓友别买;4.过分追求硬度的玩家别买;5.把鱼竿纯属看作工具来操的钓友别买。

为什么这样说,很简单,并继竿的结构和产品定位决定。大家都知道,并继相对振出来说第一个特点就是元径细,那么这个特点的结果是什么呢?一是重心更靠前,二是控鱼性能较弱,三是更容易弯曲。所以,上面说的5类钓友就很容看出并继不能过分追求回鱼速度和控鱼能力,并继竿,不论贵贱,不是为你们设计的。换句话说,你们如果抱着这样的目的和期盼去买并继,真是拿钱买罪受,不仅不能体会它能带来的乐趣,反而会把它骂成狗。

打个比方,淡水竿当中,并继竿是轿车或者跑车、振出竿是客车或越野车、矶竿或手海是货车。如果你买车的目的是为了拉客赚钱,却选择去买轿车或者跑车,你说这是什么梗?相反,你是为了娱乐和舒适性,却去买个货车或客车,你说这是脑残不是?所以,并继竿再怎么强悍,顶多是越轿,别指望开着它去翻山越岭甚至去拉货,这车不是为拉货拉人设计的。

所以,不要因为你觉得振出能干粗活能拉货就觉得花大价钱入并继是钓友是SB,各有各的用途而已,难道你没看见在马路上跑着的车也是各式各样么?开卡车的就觉得开轿车的是“华而不实”了?开公交的就认为开跑车的是“吃饱了撑的”?更何况并继拿大鱼还真比振出稳,只是没有振出快。

二、对并继竿的几个误区:1.肯定比振出轻;2.肯定比振出持感好;3.肯定没有振出强度高;4.容易拔节。首先,并继竿是一个大类,里面也细分很多设计方向的,比如什么细身肉厚类、长尺轻量类、实战类、玩鱼类、休闲类。

这样来看看第一个误区:肯定比振出轻——你看看江户川的竿子,以雷电为实战派代表,比振出轻么?不信又来看看玩竿,征兴的竿子,每个都是细身肉厚设计,13尺的就90多g了,比震出轻么?还有DAIWA的荒法师武天,18尺的107g,轻么?

第二个误区:持感比振出好——其实我个人来看你恰恰说反,一般情况下,同长度的竿子振出的重心更靠后,也就是拿着感觉轻,而并继更头沉。原因:振出元径大,更多的材料集中在手把节等几个大节上,这样自然重心靠近握把,并继则反之。所以很多第一次接触并继的钓友,把钓竿插上后一上手就觉得失望,怎么感觉那么重……

第三个误区:强度肯定不如振出——这点我要好好说一下,并继的强度是大于振出的。稍微懂点物理常识的就知道,在同样弯曲程度的情况下,钓竿的节数越少,受力越均匀,就更安全。并继5.4米5节设计,这样的弯曲只会由5节来分担,很容易做到过节顺畅,力的传导更平滑。相反,振出竿5.4米有多少节?要把力量平衡分配到这些节上明显出问题的几率大得多。很多钓友认为同样钓3斤的鱼,我振出只弯了前面4节,你并继基本都在弯手把节了,就认为并继竿已经弯到“极限”了,而振出竿的“余量”还很多,更“安全”。我这里要说:硬度高不等于强度高,容易弯曲不等于容易到极限。说不定你振出的第五节还没有怎么开始弯,第四节就断掉,而并继是整体弯了还可以更弯,就是不断。并继的设计就是要一体性、整体受力,而非振出的某一部位集中受力,一旦超过那个部位就出现险情。所以,宏观来看,并继竿被钓断的真的很少,有都是用长尺轻量设计去干大鱼,超过了产品的使用范围。相反,我看到的振出竿爆竿的更多……

第四个误区:容易拔节——从理论来说,并继竿的拔节几率的确比振出大,但是绝对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容易。从我自己使用来看,从初中开始用并继一直到现在,快20年了,从没有出现拔节;从我自己的暴力测试来看,在完全水平的拔河状态,我的纹这样的玩竿可以直接拉断2.0的子线而不拔节。只要插到位,在水平状态都能做到拉断2.0子线不拔节,那就更别说在正常受力的弯曲状态了,再说你会给并继配2.0的子线?所以,在日常垂钓中,只要竿子组装到位,拔节绝对是杞人忧天。

补充一个对并继竿的误区:并继不适合野钓,只是有钱人的玩具——这个错误的理念是很多没有接触过并继的钓友所“想象”出来的,看着并继竿纤细、涂装精贵就觉得这个不能胜任野钓,价格又贵。但事实上,国产便宜的并继也有很多(如:仙竹、成道系列),日系DSG三大家入门级的并继也是几百元就能搞定的(阳舟、刀春),但是同样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钓鱼感受,谁说一定要买几千上万元的?在这里也希望重钓能出并继竿,让大家都可以用相对低廉价格体验,让大家知道并继并不一定要走高贵路线。对于并继不适合野钓这一说我更不知道怎么来的,甚至怀疑说这个话的钓友根本是没有用过并继的。这里完全抛开实战并继不谈(如:雷电、鬼玄、武天),就是普通本调子偏软的并继同样陪我征战长湖和各种水库,最大的5斤多野草也照样拿下,子线还是0.6的,用并继玩黑坑的玩家也不在少数。在这里我还得强调,并继强度一般高于振出,但是并继不能强求回鱼速度,但回鱼速度不如振出不等于不能用于野钓。实际上,真正拿大鱼(2斤往上)稳的竿不是硬竿,而是综合性能好的竿,不论并继还是振出。

三、并继竿不适合我们的鱼情?其实我觉得更正确的说法是“并继竿不适合我们对钓鱼运动的理解”!钓鱼对我来说,只是一项运动,而不是捕鱼的手段。就好比我们日常打羽毛球,不是为了把对手打趴;打乒乓球不是为了把对手打伤,对吧?哪怕比较残忍的拳击,也不是为了把对手打残打死!从运动中获得快乐、获得享受、获得健康、寻求提高才是目的。钓鱼也是运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我们的对手换成了鱼而已,但是为什么我们却把“5秒出水、10秒入护”作为一种荣耀呢?为什么要把爆箱爆护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呢?欧美国家的路亚钓法是不带鱼走的、日本的HERA钓法也是不带鱼走的,只计量尾数。这就是为什么日系钓竿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像我们国产竿一样,病态地追求硬度、回鱼速度等某一两个参数。要记住,对于一个真正热爱钓鱼运动本身的钓友来说,手上拿的是运动器材,而不是武器!既然钓鱼也是运动,就势必要一个互动过程,日系并继是把这个过程延长、把乐趣放大,这才是健康而正确的理念;而大部分国产竿(无论种类)则是无限缩短这个过程、无限压缩玩味要素,恨不得可以直接飞1斤的鱼,3秒拿下2斤的鱼……你是造鱼竿还是造武器?如果是这样的出发点,你为何不用网呢?更效率。如果是这样的出发点,我们去骂电鱼、毒鱼的,也就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因为大家都是为了捕鱼、吃鱼、或从中获利,只是效率和手段不同而已。所以,个人的看法,不是日系竿不适合我国鱼情,而是不适合我国人情。

(感谢“随风隐匿”的吧友补充以下信息,稍加修饰)

随着并继杆在钓友间的普及,使用和购买并继的人越来越多,就像私家车的普及一样,一些我们很不喜欢看到的东西逐渐开始暴露——炫耀和虚荣。同样和汽车做类比:人们起初购买汽车,是单纯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的出行更便捷。并继就好比是高端的轿车或是跑车,当你在大街上看到一辆豪车正常行驶时,你肯定不会反感,反而还有一丝羡慕。但是当他以超出正常的速度开过你的身边、或是不停的左串右跳、或是时不时猛踩油门制造轰鸣声,这时你必然觉得这辆车很讨厌,一辆罢了,炫耀过度还很扰民,何必呢?就事论事,其实你讨厌的是那个开车的驾驶员,而不是车子本身!高端鱼竿也是如此,使用者自身的素质、态度、行为、举止、谈吐才是重点。不可否认,高端的日系并继杆拥有一般振出达不到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内涵,也把手感和涂装做到了最好。但是,随着并继杆拥有和使用人数的增加,其中一部分钓友并不是为了领会并继杆真正的优点和乐趣所在,而是把竿子的价值和品牌作为购买或使用目的。这样以来,能不招人反感么?太招摇,太显摆,没内涵,没底蕴,不懂得收敛和谦逊,只是空炫耀是导致大部分钓友对并继玩家(或并继竿这种产品)产生偏见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还是回到了前面的一个结论:问题不是日系竿不适合我们的鱼情,而是不适合我们的人情。

四、除开使用者本身原因外,若你还是对名贵竿子有偏见,我以如下浅显的例子来回答,相信大家都能懂:

很多次有人问:你几千的竿子钓不断么?那我问你,几百万的法拉利撞不烂么?

很多次有人问:你好几千的竿就比几百元的竿拉的鱼大么?那我问你,几百万的跑车比普通大巴装的人多么?

很多次有人问:你好几千的竿子和几百元的竿子对拉就一定会赢吗?那我问你,几百万的阿斯顿马丁和普通的货车对撞就一定能撞赢么?

那么终极问题来了,一叠票子的竿既然不能拉最大,不一定最耐操,又不一定钓得比别人多,那图个啥?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是因为你们自己把“干粗活”看作是评判鱼竿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做工、细节、手感、涂装、文化、艺术价值、舒适性等其他一切要素。几百万的跑车拉货不能拉最重、拉人不能拉最多、还不能走烂路,那凭什么要那么贵?干粗活也不是车子的唯一标准,速度、做工、品牌、内饰、配置、舒适度等等都是一辆车的重要评判要素,不要一叶障目。反观国内很多淘宝杂牌钓竿的宣传,动不动就是我能空竿顶起XXXXg,我每次看到都只笑笑,这样的工具除了能展示你耐操以外,还有什么优点没?你顶起那XXXXg的负荷,你那竿子弯曲的弧度看着真的可以用“恶心”二字来形容。

我也经常看到有人说:再好的竿,钓不到鱼也是卵的。其实我想说你恰恰说反,好的竿在钓不到鱼的时候至少还有赏心悦目的作用;而一把工具竿,在钓不到鱼的时候才是什么用途都没有,不能看也不能用。也就是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购买一支逞心如意的好并继真的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乐趣。

所以有一句话来总结并继和振出的关系:并继是给玩家设计的,振出是给渔人设计的。

好了,最后说明下,我自己8岁不到开始钓鱼,一路也是从振出用过来的,以上感受绝对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并继可以几千上万,振出同样有几千上万的,两者本身没有贵贱之分,只有用途之分。本文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揭开并继的面纱,它不神秘;二是献给准备尝试并继的钓友,给你们最中肯的意见;三是献给对并继嗤之以鼻的钓友,让你们知道产品有不同的面向对象,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去贬低其他。论需购买,各取其乐。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