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钓友为钓鱼时鲹鲹抢食钓饵而困惑。因此,想就钓鱼时遭遇鲹鲹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各位钓友分享。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首先谈谈野钓中遇到鲹鲹是好还是不好。 我们采用手杆钓法到一个水面相对较大的钓场垂钓,选钓位、试水深、打窝、抽竿、调漂、开钓,开始垂钓的固有程序,有时收获颇丰、有时收获甚微,我们常常把这个结果和我们的窝料联系在一起,认为窝料聚鱼的效果决定了钓获的多少。不可否认,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凡经常在大水面进行野钓的钓友或许都有一个经验:打窝后最先上钩的90%可能性是鲹鲹,然后是个体稍大的中上层鱼种,最后才是我们希望钓到的底层鱼,比如:鲫鱼、鲤鱼、花鲹等。如果打窝后连鲹鲹都没有,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一天的垂钓很有可能会以空军结束。如果偶有收获,其实那也是碰到了所谓的“过路鱼”,数量极其有限,而且这些鱼也不是成群的奔你的窝料来的。在我工作的单位,有一个较大的荷花池,里面喂养了许多锦鲤和鲫鱼,我们喜欢用面包屑来喂食。不管你喂食之前是否有鱼在你附近游动,喂食之前一定先用前脚掌有节奏地拍打池边的地面,这时离你最近的几条鱼就会游到你面前。然后你少量地抛下面包屑,这几条鱼一定会抢食,发出响声。这时,你会看到,离你非常远的鱼迅速地向投饵的地方靠近,大量的锦鲤在水面抢食,发出巨大的响声,于是鱼越聚越多,本来在底层的鲫鱼也跑到水面来和锦鲤抢食。结合在单位荷花池喂鱼的情景和在长湖、洪湖等大水面野钓的经验,我认为:窝料聚鱼的功能与窝料本身的色、味、形无关,鱼被聚集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打窝时发出的响声吸引了上层的鲹鲹(当然,这个响声不是越大越好,太大的响声不是吸引而是吓跑了鲹鲹),我们窝料里面的细小的颗粒悬浮在水中,引来鲹鲹抢食,发出响声(这些响声有时并不是我们人类能听见的,更多的发生在水中),这种鱼类抢食的信号在水中传得很远,让远处的鱼向你的窝子聚集。这时候窝料的留鱼的功能就非常重要了,必须像高手说的那样:让底层的鱼儿想吃又吃不饱,吃了还想吃。你说有吃的,其实又不多,你说没有,其实只要找一找又还是有点。在窝料中,鱼儿喜欢的颗粒和粉状的东西配比很重要,还必须具有较好的适口性。这些底层鱼觅食同样会发出特有的觅食的声音,更多的底层鱼向你的窝子聚集。那么,你就是不想人品爆发也不行了。当然,适当的时候要补补窝子,否则那怕是荷花池里面的鱼,没有了吃的,也会慢慢游散的。我们不要一厢情愿的认为,窝料香味的功能能强大到可以将离你几十米、甚至是几百米的对象鱼诱拢来,在相对平缓、静止的水面,这是不现实的。其实,把鱼聚集起来是鲹鲹的功劳。在野钓中,我不讨厌鲹鲹,甚至有点喜欢鲹鲹,因为我知道,鲹鲹后面一定会有鲫鱼、鲤鱼。但是鲹鲹毕竟不是我们要的东东,那么怎么才可以避开鲹鲹,钓到对象鱼呢?我是这样做的:
窝子打好后,不要急于垂钓,等等是有必要的。鲹鲹吃完了上中层的悬浮物,他们不会傻到等在原地等你再弄点下去的,他们同样会慢慢游散。他们走了,你就可以垂钓了。
p
抛杆尽量控制钓饵落水的声音,减小钓饵落水造成的对水体的震荡。鲹鲹们只要感觉到有东西落水了,必然没命的跑来看看,这一来还不越聚越多,那你还钓个钏钏。
p
坚持多窝走钓。在一个窝子多次抛杆必然会慢慢把鲹鲹吸引过来的!鲹鲹都来了,你还坚持,那么,告诉你,你一定是鲹鲹的嘴下败将。它们虽然小,不过你是把它们没办法的!毛主席的游击战术在野钓里面对付鲹鲹那是非常有效的,打不赢咱还躲不起?走之前,记得少量的补下窝子,让底层鱼等你回来!
p
不要避讳用腥味的东西,如果你的对象鱼对腥味感兴趣,那你还有什么办法?在长湖钓花鲹,我们还不是同样用稀泥巴豁线虫打窝,花鲹还不是要上钩。其实鲹鲹对什么都有兴趣,不信你把餐巾纸弄成团挂钩,他一样要来夺两嘴。
p
减少窝料里面能悬浮的颗粒、粉料,缩短鲹鲹聚餐的时间。
span
Nspan
次的,结果不怎么样,或者说:根本没效果!
加大铅坠,使钓饵快速下沉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非常显著,鲹鲹游动的速度是惊人的!当然这比让钓饵飘飘荡荡的慢慢下沉要好很多。让钓饵缓慢下沉在没有鲹鲹的时候倒是个诱鱼的好办法,如果本来就有鲹鲹你还这样做,那不是就像一个男人刚从牢里面放出来,马上就看见一个靓妞穿低胸、腿腿开叉的衣服,他不马上燃起来?!
以上是我的拙见,不当之处请指正哈!如果觉得有意思,加点分分嘛!拍砖的不要哟!
来支持一下
谢谢分享.
满分支持一下。。。
今天分加完了
太不够用
不错,支持了
说的很是在理!
支持一下
明天补上 表情
你还是来了
多谢
支持新朋友 希望多分帖子大家分享
呵呵,如我忘记了,请提醒哈
谢谢分享
不然咧。。。我擦
常联系哦
不错的吗!
欣赏学习了
不错,支持了!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