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理解的,大鱼,水深,竿长用大漂(吃铅大一点的),反之用小一点的。
一楼正解
楼上说的对
来学习的
路过看看
个人感觉需要钓行程,就枣核,钓底就细长的
浮漂的灵敏度是由阻力实现的,换句话说细身漂比枣核灵敏,漂型决定灵敏度,因此同型小铅量比大铅量灵敏。铅量决定下沉速度,调灵调顿决定水下状态。不是一码事所以不等效。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吃铅10克的漂扔下去是咕咚一声,鲤鱼早跑了
钓鱼何必搞那么认真。
路过进来看看
不太懂!学习学习搞大物
深奥了
一楼说的不错,学习
学习学习
学习
学习了
看了也不理解
只要上鱼管他吃铅量多少呢
学习了
鲫鱼有起浮特性,所以在自然水域无所谓,选个长身枣核就可以,兼顾行程,底钓。在黑坑中,就拉饵而言,饵料轻,为了更好的看口,分为两种,大钓,选择细长身的鲫鱼漂,为了把鱼压在水底,浮漂水阻小,能快速到底。而二钓或者偷驴,需要浮漂兼顾饵料雾化和行程,所以选择枣核型浮漂,水阻大,下降速度慢,(分为外鼓的枣核和收腰枣核两种,漂像有些不同,也分为长身枣核和短身枣核,漂像也有所不同)。冬季用吃铅量小的浮漂,是因为冬季鱼活性低,吃铒动作小,即浮漂动作需要的初始动力要小,这样才能看到鱼口,而不是大漂调灵能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