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着没事,拿装备出来研究。盯着漂盒里的浮漂看了好久,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浮漂的吃铅量除了配合杆长抛竿方便以外,有啥其他不一样的地方。
我把问题说细一点,浮漂的吃铅量到底有什么作用。比如一个吃铅2.0的枣核漂和吃铅3.0的长肚漂,同样调四钓二,同样的杆长,线组,水深。那这两个浮漂有什么区别?又或者都知道冬钓要用吃铅量小的浮漂是为了灵敏度更高,那么同样用吃铅量大的浮漂调灵不也一样吗?这其中又有何区别呢?不同材质但吃铅量相同的浮漂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坐等大神解惑!!!
浮漂的灵敏度是由阻力实现的,换句话说细身漂比枣核灵敏,漂型决定灵敏度,因此同型小铅量比大铅量灵敏。铅量决定下沉速度,调灵调顿决定水下状态。不是一码事所以不等效。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浅水选小漂细线组,就是吃铅小一点的;风大、鱼大、水深、走水、杆长就要大一点的漂,也就是吃铅大的漂。
一楼说得对
不上鱼时会问上鱼的钓几目?漂形不一样的,
浮漂的吃铅量除了抛竿方便还有拉直主线的作用,浮漂的灵敏度和吃铅量没有直接关系,漂身的形状只和下降的速度有关和灵敏度关系不大,不同材质相同的吃铅量的浮漂其体积必然不同,吃铅量相同体积小的相对灵敏,因为体积小的表面积相对小,表面积小摩擦力相对也要小一些
追问:一个常规浮漂自身克重不过5克,在坐钓中,一般水深在1.5-5米左右,在这种大的参数下,浮漂的那点表面积所产生的摩擦力真能影响那么大吗?
刚看了抖音上化氏的一个短视频,相同漂形不同吃铅调钓一样饵料再水底的状态是一样的,但浮漂的选择是根据鱼情来确定的。比如枣核鲤鱼漂,夸张一点,一根吃铅2.5一根吃铅10.0,钓2-3斤的鲤鱼您选择哪一根呢?
而不同漂形也是根据鱼情的细化选择,长漂身的浮漂和枣核漂的吃口又有所不同
不大,各种漂型各种大小(表面积)在水中的摩擦力都不大,因为都是流线型且表面光滑(现在的工艺都过得去),我所说的是相对,同样吃铅量不同体积相比体积小的相对灵敏(漂尾径相同),在实际做钓中很难体现,只有在气温轻口严重时会有体现,个人理解
你看的视频和漂型吃铅量都没有半毛钱关系,之和漂尾径有关,只是作者不想说,相同的漂尾径相同的调目钓目,无论吃铅量大小,哪怕是吃铅量1克和10克两只浮漂,钩饵在水下的状态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灵敏度是相同的
成天在漂上费心思注定钓不到鱼。多费点心去探寻钓位,深浅,暗坎才是正道。你被所谓大师误入岐道。我的十米手杆,七点漂野钓中斩获颇丰
我一个自己做的芦苇漂通杀!
在方便抛竿的情况下,还是尽可能选吃铅量小的,因为调是为了钓,吃铅量如果大了,饵料就不会实现下压的目数,如调四钓二,除非是搓非常大的饵
漂形影响不大,主要是吃铅量,个人理解
楼上擎天999说的有道理。漂尾很重要,表面积截面积很重要。流线弧度很重要。约细长的漂、尾越细的漂越灵敏
嗯嗯,明白了。。拜谢
那试试在垂钓中是否相同吧
浮漂吃铅量大的饵料不压目数是个表面现象,饵料压漂目数多少只和漂尾径有关和吃铅量没有任何关系,并不是因为吃铅量大小造成的,只是一般浮漂随着吃铅量的增加漂尾径也随之增大,有很多人说吃铅量小的浮漂灵敏但并不知道其中道理,灵敏度和吃铅量关系不大但和漂尾径关系很大,相同漂尾径不同吃铅量,即使吃铅量相差很悬殊,饵料压漂的目数是相同的,这个是浮力问题,体积排水的问题
正常气温正常鱼情在视觉上是看不出有区别,我所讲的是这个道理,讲的是漂尾径的关键性,因为这是很多人的误区,并没有说用短杆钓小个体的鱼非要用吃铅量大的浮漂,只是说浮漂自身的灵敏度取决于漂尾径大小,举个例子,用吃铅量1克漂尾径1.0的浮漂和吃铅量3克漂尾径0.5的浮漂,如果前者能给出1目口后者会给出4目口,如果是漂尾径2.0的可能只会是1线口,这也是你说的饵料压漂目数问题,你用吃铅量1克漂尾径1.0的浮漂饵料能压1目,换成3克漂尾径0.5的会压4目,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体积排水问题,不信的话可以自己试试
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