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句名言,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放在钓鱼这事儿上: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喜欢吃啥呢? 虽然我不是鱼,但是我可以分析和总结不是?钓鱼人难道不比鱼厉害?我常去的渔人码头欢乐塘的塘主有一次跟我说,鱼吃饵主要靠的是味觉,只要味型对了鱼就钓得好了。好吧,人太熟不好当面怼。这次看我在背后怎么批判你。
昨天成都是个难得的晴天我又去了渔人码头钓鱼。竿子5.4米,线组3号主线+0.2号大力马子线+6号袖钩(兰大师嫌这钩大了送我用的),浮漂是标称吃铅1.4g的纳米两目加粗,调钓:不带钩10目钓4目(带钩调2钓4)饵料通威饲料+玉米。做钓过程跌宕起伏的:下杆后才发现原来的大力马子线打结了。所以搓了2大坨饵下去打算当喂窝子,并看看有没有口。顺便重新绑钩。谁知5.4米的竿子在那个地方口非常好,我正在绑钩呢,DUANG,DUANG,DUANG就是几口。一心二用的结果就是几口都没打到鱼,顺势再搓两团大的,认真绑钩。换完子线,上饵看漂目,移动了3目。拉起来调整到习惯位置上饵做钓。虽然我没打窝,但是抽这几竿已经不少了,而且饵料状态非常容易抽散。加上本来今天的钓点附近本来就有鱼。所以这时窝子里面鱼有很多了。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黑漂打不到。后面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下去20秒之内必然黑漂,但就是打不到鱼。这个就让人抓狂了,于是我开始东想西想,旁边钓友也出谋划策。想起这种情况我其实在欢乐塘遇到过多次了。一直没解决。有人说我线大了,有人说我钩大了,有人说我饵料不行……好吧我微笑不语,心中暗自盘算,联想前面几次遇到这种情况的对策……
左想右想都没有想明白,干脆挂上两粒玉米死等吧,边等口边想。谁知浮漂才到位就来了一口清晰的下顿一目。嘿嘿,工程鲫一尾上岸。那就继续玉米做钓吧,哪知很久都没有口。再换上通威,我去还是狂口无鱼。灵光一闪:一颗玉米,一颗通威饲料。居然开始连竿了。而且几乎都是吃的通威饲料。为啥两颗饲料狂黑漂无鱼,而一玉米,一饲料就开始接连上鱼了呢?
原因分析:欢乐塘鱼密度高,鱼儿进窝后在雾化水域来回穿梭。故出现的狂口并不是有效鱼口,而是蹭线。这说明通威饲料的味道鱼儿还是非常喜欢的。毕竟欢乐塘的鱼就是吃这种饲料长大的!但是通威饲料和成的饵料颜色太暗。加上水下泥沙被搅动。鱼儿很难准确定位钩上的饵料。而玉米颜色鲜艳夺目。很容易被鱼儿发现。当鱼过来查看玉米时一看到通威饲料那么选择一下,肯定选一直吃的这个饵料了。虽然鱼儿能吃玉米,但是它不喜欢啊!
那么影响鱼儿们吃饵到底有哪些感觉呢?这事儿还有点复杂。
感觉一:味觉,我还真见过鱼儿有鼻孔。
尽管我不能确定鱼儿这鼻孔的真正作用,但是鱼儿的味觉非常灵敏这是毫无疑问的。要不然怎么那么多味型的饵料,那么多种类的小药呢?
感觉二:视觉。前文的实例就证明了视觉的重要性。也许有人说夜钓什么的。但是夜钓时鱼儿真就看不到?毕竟人的视力在动物中排名非常靠后。视觉作用不大鱼儿长眼睛干啥?很多商品饵颜色都非常鲜艳。当然某些完全无光的溶洞环境里面眼睛都退化的无眼鱼是特例,不做讨论。
感觉三:听觉。响水鱼一词的意思就是听到合适的声音鱼儿就会靠过来,这种现象在养殖塘最为明显。甚至我见过某塘主一敲盆鱼就过来了。其实鱼儿们没有耳朵,据说它们是靠身体的侧线来感知震动的。
震动其实就是声音。还据说是靠通过感受压力的变化而听到声音的。人类耳朵里也有压力“传感器”。
感觉四:触觉。
据说这种鱼的胡须就有触觉的作用。我还看过一个纪录片,说某条很混浊的河里,鲶鱼就是靠嗅觉和触觉辩识食物的。至于鲤鱼的胡须有没有触觉的作用?本人表示:才疏学浅,不知道。但是我怀疑有,不然它们长这胡须做啥呢?
感觉五:回声定位——声纳。海豚有回声定位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当然海豚不算鱼,但是其它鱼儿有没有这能力?我只能说不排除这个可能。
感觉六:生物电场探测。
双髻鲨长相非常特殊。科学家对它的髻非常感兴趣。研究后证明这个髻。有类似工兵排雷所使用的金属探测器类似功能。不过它探测的不是金属,而是生物电。每个动物都有生物电。鱼儿们进化了数亿年。造就了如此神奇的感觉系统。我只能说大自然太神奇了。双髻鲨有如此感觉,难道其它鱼儿没有?
总结一下:鱼儿们的感觉系统非常好。绝非只靠味觉觅食。还有人说鱼儿们都是色盲!我也只能——呵呵,呵呵!要想钓好鱼。鱼儿常用的味觉,视觉,听觉都要认真对待。
连续三篇论文系列文章好累。烟瘾都大了。下次一定要写些简单的。
过场多
这篇报告我给你推上去,参加今年的评选
可以的 师兄
有专家说“鱼的记忆只有不超过7秒”——我真就搞不清楚了,为啥鱼会越钓越猾呢?专家又说“鱼的眼睛几乎是色盲”——我看过一个表演:红、黑、白、花四种花色的金鱼混在一个塘里面,岸边插颜色对应的旗子,表演者一通锣响,四色金鱼就分别聚集在对应颜色的旗子下面了。所以,专家的话也不一定就对!请相信真理,不要迷信权威
路过看看
钓鱼过场就是多,没办法,我也怀念简单。
推哪里?
一般一般。
理论大湿而已,实践不行。
最怕就是很多人迷信“专家”……然后还把传言当真理来教育你。
鱼肯定不是色盲
我也是这样认为是的,但是有人就说了,你怎么证明鱼儿不是色盲?然后我就只能懵了……
好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啊,从我的文章《渔行千里之调漂线组那些事儿》开始我都在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还是有很多钓友不相信科学分析和实践。把一些江湖传闻当真理。我除了呵呵一笑。只能发文怼一怼了……
纠正一下:我用的钩是7号的金海夕。也不知道兰大师怎么选这种钩……
鱼眼睛看得清楚的,小时候就知道了。
二一
我不懂科学,但是大部分公鱼都色彩缤纷,来吸引母鱼交配凡殖下一代。这样起码母鱼不是色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