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
详细!透彻!
他家的容易坏,芦苇还是阿卢,就是忒贵
说的有道理啊,灵敏的漂就是细长身的好用,短尾到位快,长尾打行程,枣胡钓竞技,大枣胡钓净水,长身长尾也能抗水流
说的好,谈的妙,再不下杆,天都黑了
若非特殊鱼情,一般不用芦苇漂。比较灵敏,漂相较乱,人称“贼漂”。
看了楼主文章!的确不错,对浮漂分析的很透彻,各有各的优缺点!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说,经常使用的浮漂也就那么一两只,管它哪个材质,耐操,有意思吗?个人感觉是读懂自已漂语,浮漂传递什么信号的时候会上鱼最重要!
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如果你要怼我,请拿出论据。
你的评价让我感觉我把道理说明白了。我很感谢!道理说明白了能少很多江湖传言,也能让很多新手少走弯路。
大湿整个好,学习了!
一直漂的性能要整体考量。单纯考虑脚和身的长度会入迷途。
好多人在为了到底是芦苇漂还是纳米漂结实产生争议。楼主认为芦苇的结实,钓友认为纳米的结实。其实两者都没错!楼主说的是漂的整体(芦苇漂曾经相当脆弱的,为此现在的芦苇漂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易损则防损反而不损),钓友强调的是漂身(如果用通心工艺固定漂尾漂脚,纳米漂是目前天底下最耐操的)。对了,顺便说一下钓友提出的持重比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持重比越大越好,但这是不对的!持重比以1.5~3比较理想。我曾经偶然地有幸得到一块真正的纳米泡沫(比重不到0.015g/cm3),请朋友帮忙做了个漂,持重比居然达到7以上,当时真高兴啊!可使用时发现,这漂几乎就无法正常使用——太过灵敏了,总是跳水上芭蕾,打就空枪!还有就是材质过于蓬松,漂身体积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太大,目数不够稳定,让人无所适从的感觉
大哥,你这漂身得做了多大……
路过的
玻纤不是比碳纤重吗?那来的碳纤粗重这说法!
芦苇冬天用绝对好,其他季节用口太杂
吃铅比是个伪命题,吃铅比和灵敏度没有直接关系,你做的浮漂吃铅比达到7倍必须是吃铅量大体积大
楼主没有讲到无铅自立漂啊,还有传统七星漂
无铅自立漂我没有用过,没法评价。姑且认为它与阿波有点类似,是大浮力死口漂。七星漂我有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