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钓组三要素之一强度(转)

精诚宠物2014-06-19 11:24:57

我习惯把包括钩、漂、线在内的线组称为钓组;而线组只是大线和子线。

不同的鱼种、不同的鱼情、不同的钓竿、不同的环境,甚至个人不同的手法,对钓组的要求可谓千差万别。所以,针对各种不同的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备钓组,是垂钓四项技术(钓位、钓铒、钓具、钓法)钓具部分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琐的内容。

钓组的性能包括强度,速度和灵敏度三个方面,它们是一个统一而又矛盾的连环套。要想结合实际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乃垂钓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

下面先说说钓组的强度。

钓组的强度主要是大线、子线和钩的关系,其中尤以大线和子线的关系最为突出。

请记住:钓组强度的核心问题在于各个环节强度的匹配!

1.5配1.0;1.0配0.6是极其常见的线组。如果我问:1.5配1.0和1.2配1.0,哪个结实?答案绝对是后者。那么1.5配1.0和1.0配1.0呢?答案更绝对是后者!因为子线通常是钓组的薄弱环节,大线与子线的强度越接近,拉力的分配就越均匀,对薄弱环节的保护性也就越强。

请记住:各个环节的强度越接近,匹配的程度就越好!

象1.5配1.0这类正常线差的线组,在休闲钓中是恰当的,目的在于保护心爱的浮漂和昂贵的钓竿,而且是多次使用。但在涉及到速度或灵敏度的竞技钓中就不应该出现了,丢个漂或折根竿与冠军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除非你是本着奥林匹克精神去的--重在参与。

对于竞技钓来说,大线的粗细和子线的粗细毫无关系,二者的选择都只针对目标鱼。确定大线的原则是:在足以承受目标鱼拉力的前提下越细越好;确定子线的原则是:在不影响目标鱼吃食的前提下越粗越好。

大线细好处多多,以后会多次提到。子线尽可能粗除了提高薄弱环节的强度外,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好处在于,可以放大浮漂的动作。因为浮漂产生动作的动力源泉,是铒团移位过程中子线兜水时的阻力,子线越粗,兜水时的阻力就越大,浮漂下顿的动作也就越明显。

千万不要因为听到一些说法比较新鲜就忘记了问题的实质。在上述两个原则中,前提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见功力的。在了解了具体鱼情后,如果你能够马上确定前提,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剩下的只是全面考虑一下其他因素的影响做些调整就是了。那两个原则如果翻译成普通的白话就是:大线没必要太粗了;子线没必要太细了。哈哈,就这么简单。但如果要问什么是太粗;什么是太细?原则就告诉你了。

前面讲述匹配的原理,也并不是说线组的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子线和大线的粗细越接近越好,只要是针对鱼情,子线完全可以比大线粗。90年代初北京一次大赛就有这样的战例。2~3两的鲫鱼,时速50尾左右,底加底截,水深1.8米,3小时,就一场,不换位。最后冠军的成绩是277尾,亚军是204尾。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线组都是1.0/0.6,而冠军的线组是0.6/0.5!这是将近20年前的事。

现在不是很讲究频率吗,上铒、抛竿你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频率,但大线切水的速度您是没法练的,那是科学,和20年前一样。当然,在更多数的情况下,子线还是细于或等于大线的,只要记住它们的确定都是针对鱼就行。

大线和子线越接近,切大线的可能性就越大,咱们这儿应该没有人傻到连这个都不知道,问题是如何对待。加大线号是最消极的做法。高手们总在找最好的线,目的还不就是为了尽量把线往细了用吗。有一天超级面问我一事儿:“你说这线组怎么往轴上卷才好往下捯呀?如果先挂钩,铅坠老刮线;如果后挂钩,就得先把线捯下来才能往竿尖儿上挂”。我觉得这才是正道,应该在提高换线的速度上动脑筋,设法使换大线和换子线的时间差不多才行。对竞技钓选手来说,换大线没那么可怕。我听老面说过,有一哥们,为了一次比赛,准备了500多条大线!虽然有点过分,但这才是专业钓手的精神。

至于调漂,如果换线后还要现调漂,那实在是跟竞技一点儿边儿都不沾了。充分的准备绝对是竞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再说说钩的强度问题。由于刺鱼的瞬间爆发力很强,而这个力又首先作用在最弱的环节子线上,如果钩太硬,子线的负担就过大,受损的程度也就相对严重。所以,有一定的韧性但又不易变形的钩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关于线组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竞技钓的,于休闲钓意义不大。其中的一些思想仅仅是个人的理念而已,谈不上教。如果你觉得对,那就是你的了;如果不对,可作为反面教材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抢个沙发

很久以前

那就板凳吧

很久以前

很详细

很久以前

环节越多,毛病就越多。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双必须相互协调。

很久以前

的确不错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环节越多,毛病就越多。

很久以前

不错,支持了!

很久以前

不错,支持一下

很久以前

跟帖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言之有理 学习了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了!

很久以前

嗯,不错的!

很久以前

学习了,不错!

很久以前

没分了 先精神支持

很久以前

很详细

很久以前

过瘾就好,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个人习惯,只要顺手.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