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竿说的通俗点就是甩竿――用来抛投各式各样假饵的钓竿。路亚竿从直观上来看有两大类直柄式(spinning)和xxx柄式(casting),飞蝇竿(fly rod)除外。但又因假饵有很多样式以及操作手法的需要还有水域、对象鱼之差异,路亚竿又分为很多细的种类,如:淡水鲈渔竿(bass rod)、鳟鱼竿(trout rod)、飞蝇竿(fly rod)、海鲈竿(sea bass rod)、乌贼竿(egi rod)、船钓铁板竿(jigging rod)等等。路亚竿的自重要轻,对竿子上的导环质量要求较高,因为在一次钓鱼过程中要不停的抛投。在一般的抛投中,中调(medium)的竿子较好使用,对于操作表层系的用先调(fast或extra fast)的竿子能够最大程度的用竿子来体现假饵的活力。
这里我们说说淡水鲈鱼竿(bass rod),
此类钓竿不管是日式的还是美式的,竿子的从软到硬的表示方法都是(Power):
UL——Ultra light 超软
L——Light 软
ML——Medium light 中软
M——Medium 中等
MH——Medium heavy 中硬
H——Heavy 硬
XH——Extra heavy 超硬
XXH——Extra extra heavy 超超硬
根据竿子的曲线变化(Action)又有:
S——Slow; M——Medium; MF——Medium fast; F——Fast; XF——Extra fast。
以上从S到XF表示竿子的弯曲点越来越往前稍靠。
竿子的POWER 与LINE WT. (线的最大张力)& LURE WT.(饵重)之对照如下:
SPINNING(直柄) CASTING(xxx柄)
Line wt.(LB) Lure wt.(OZ) Line wt.(LB) Lure wt.(OZ)
UL 2-6 1/32-1/4
L 3-8 1/16-1/4
ML 4-10 1/16-3/8 6-14 1-16-1/2
M 4-12 1/8-3/8 8-17 1/4-5/8
MH 6-17 1/4-5/8 10-20 3/8-1
H 10-20 3/8-1 12-30 3/8-2
XH 15-40 1/2-4
注:1LB=0.45Kg、1OZ=28.35g。
以上数据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品牌、市场会略有差异。
SPINNING竿一般从UL做到MH,MH以上的很少做到了。CASTING一般从ML做到H,H以上的很少做到了。
BASS ROD的长度一般在5’0”到7’6”之间。
在外观配置方面SPINNING和CASTING也有很大的差别,SPINNING用的导环是单高脚大号的,整支竿子的导环数量较少,而CASTING用的导环是较矮的双脚号数较SPINNING小,但数量多。
常用的轮作有:
1、2、3用于SPINNING配合纺车型卷线器使用;4、5用于CASTING配合鼓式及小乌龟型卷线器使用。
不同的物料配置能有不同的外观效果,各有其特点。主要在于竿子的做工、整体效果、质感、适用性及整体协调性等方面。
以上希望能帮助各位了解路亚竿!因小弟文笔不行,表达的可能有点前言不搭后语,请多多谅解!还请高手不断补充!
鱼儿如何发现拟饵
这是一个与传统钓法有着最大区别的差异。拟饵多半是无臭无味,要怎么能在水中引起鱼儿的注意,进而使它循“声”前来?相信你一定也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感到相当有趣的问题。
拟饵与生饵的比较
与传统钓法之最大不同点就是,传统钓法使用生饵,而拟饵则是金属、塑料、木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饵”主要专攻鱼类的“嗅觉”与“味觉”两个感官系统,而拟饵则重在吸引鱼类的“触觉”与“视觉”这两个感官系统。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生饵钓法会趋向“守株待兔”式的以鱼就饵。属于被动式的钓法,钓法较无变化。而拟饵之钓法主要重在以饵找鱼,所以钓法主动且富变化性
然而不论是如何的主动,又如何的富有变化性。究竟在一片广大的水域之中,鱼儿是怎样发现拟饵的呢?让笔者的经验与参考多方的资料,给钓友们分成二个方面来做一个系统化的分析、介绍。
鱼类觅食的机制
第一、就是钓者要把拟饵抛到有对象鱼的水域,请别把它当成笑话,更别把它当成废话,这是一个成功中鱼的基本保证。当然以拟饵来垂钓,如果搞不清楚状况,没有先确立目标鱼种,找出适当钓场来。说真的,要能钓到鱼可真好比是大海中捞针一般。要知道就算找到了有目标鱼栖息的水域后,接下来还得找出目标鱼在水域中的栖身标点。因为不可能水域之中满满都是你的目标鱼,让你闭着眼睛钓,也能随便的搞上一“土拉古”,所以在制造使拟饵能被鱼儿发现的机会时,首先第一个步骤就是要锁定目标鱼存在的水域,再来即是缩小范围到一一捉出目标鱼经常出现的标点为止。做完了这个工作,接下来就可以进一步了解鱼儿发现拟饵的机制。 第二、以本章的第二段中,即已明白指出,以木材、金属与塑料为主材的拟饵,主要是用来吸引鱼儿的“触角”以及“视角”这两大主要感官系统。基本上鱼类在水中以觅食的感官系统有四,亦即“味觉”、“嗅觉”、“视觉”以及“触角”等。而其中为鱼类所最倚重的感官系统则为“嗅觉”以及“触角”两种。这两种感官系统能够侦知距离相当远的饵食。鱼儿通常由这两种感官系统首先侦知饵食的存在,然后循着这两种感官系统所侦知的饵食大概位置慢慢接近,最后到达可以“目视”的距离后,发动吞噬,并最后由口中的味蕾,也就是“味觉”系统来决定是否吞下或吐出口中之物。
因此,由上列的觅食机构中,我们大概得到了一个鱼类觅食机制的顺序。这个顺序可能是先启动了“触觉”系统,因为水的密度高出空气密度甚多。物体在水中所产生的颤动与声响,鱼类可由身体两侧的侧线侦知,甚至不仅仅是水中物体的颤动、声响而已。连陆上的颤动与声响,甚至在空气中的声响,都能无碍的传导入水,被鱼儿所侦知。且声声会听得比陆上更大、更清楚。因此别以为鱼儿无法发觉近岸事物的活动情形,藉由水与地面相接并由水来做为颤动、声响所传过的介质。水中的鱼儿可以仅凭“触觉”感官,就能掌握陆上所活动的事务。从另方面来看,或者是先启动了鱼类的“嗅觉”感官,它闻到了水中所散布的食饵味道,它便会循着味道一路觅去,直到发现饵食或气味消失为止。而不论是先启动了鱼类的“触觉”感官也好,或是“嗅觉”感官也罢,就在鱼儿开始发觉食饵并开始找寻食饵时,一直到接近食饵很近的距离时。此时“视觉”感官便加入辅助发现饵食的工作,直到正确发现饵食为止。当然一旦饵食出现后,最后的工作就是交给了“味觉”系统,然后完成整个觅食的机制行为。
学习了··俺都把路亚竿出了。。。。。。。。。。。。。。。。
学习了,感谢分享。
学习好知识~
学习了
学习了
支持支持!!
谢谢楼主分享·········
不看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分类
很好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