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钓垂纶四十载,青丝俏面童颜蓑;
莫道寒冬冰雪冷,笑迎春风催花开。
人生能有几多时,红尘轶事云霄外;
低头世态说炎凉,举头畅叙乐开怀!
四十年前,乡野缺衣少食现象到处可见,田里埂边挖野菜,河里沟渠摸鱼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别饿着肚子上学堂。所以,一旦饿了总会逃学出去三五玩伴寻找充饥的东西。那时候水里的鱼特别多,随便找个水沟都能摸上来很多鱼虾及泥鳅,之后拾柴捡草点火烧烤,美滋滋的填饱肚皮。
慢慢地由孩童成长为青春少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人在河边钓鱼,那狂拉的镜头至今难忘,一两个小时能钓二三十斤大鲤鱼、鲫鱼。看着这钓鱼不用下水就很轻松的样子十分羡慕,也就学着样子找根腊条树枝当鱼竿,偷偷的用母亲的缝衣针在油灯上烧红做钩,鱼线当然也是母亲的缝衣线了。看着人家鱼钩上挂着红蚯蚓,自己也挖了些去河边垂钓,就这样慢慢地学会了钓鱼。
记得快要初中毕业的时候,虽已青春年少家里的农活基本上不用我干,哥哥姐姐们就完全包揽了。所以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在河边蹲守,哥哥姐姐们也能尝到美味。七九年独身一人来到安徽合肥市投奔三叔,虽然可以找个很好的工作,但毕竟事愿违没能成为新安徽人,一年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那一年,没事的时候也常去河边转转,当然只是看别人扬竿垂纶,但晚上却有时候和二姐夫去秧田里捉黄蟮逮泥鳅。
这一年,只钓过一次鱼那是叔兄带去撮镇的,虽然没在老家钓的多,却也十分的开心快乐。
回到老家那是八十年代初,慢慢地靠自己的努力找了份十分体面的工作,这工作时间自己支配,每天高兴了就骑车去下面村里转转,没事时就自己找个水域抛几竿,当然,鱼竿已由树枝、竹梢换为光威高碳的了。说起这支鱼竿也算是为我立下汗马功劳的,如今虽然已退役,但还是要经常拿出看看,怀旧几乎是我们这代人的通病。
前后算起来已四十余年钓龄,从当初的青春少年到如今的白发钓翁,其间的快乐与辛酸可能也只有我们钓鱼人知道了。由少年变钓翁始终坚持着自己不变的钓法,当然,传统与台钓相结合也是巧妙的进行优劣互补和淘汰。钓技更新的使然离不开钓点、钓位的选择,其窝料也就相得益彰的进行了全面更新换代。
作为钓鱼人,弘扬钓鱼文化,传承钓鱼精神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始终坚持传、帮、带,我们所处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边,从而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垂钓热潮。上至八旬老翁下至几岁孩童,良好的垂钓环境造就了良好的垂钓氛围。
近年来,四季出钓尤为频繁。很多钓友经常相约以洪泽湖近湖内为垂钓根据地,平时均于周边河道为钓点,特别是老汴河、民便河、安东河等为主。十月份右手伤后两个月试钓一次,今冬明春很难再象过去那样频繁出钓于周边各水域,即使出钓也只能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状况下施行。
老钓翁多年养成的每年最后一天和新年第一天无条件出钓习惯,今年终于被打破。
“官”拜“钓翁”名号却难统“三军”将领,不过,相信钓友们都十分理解。也相信老渔翁将在春暖花开时,定会帅三军将士扬竿唱渔歌,垂纶洪泽湖畔各水域“疆场”,届时欢迎钓友们相约、相聚,一起挥竿舞春秋!
同时,欢迎全国各地钓友共聚洪泽湖,畅饮双沟、洋河酒!
老渔翁恭候您的光临!
大师,保重啊!
把姜哥的酒,多准备点
三楼
前排围观。
亿当年钓鱼岁月长,再扬杆双鬓亦苍苍!
这是高手
谢谢石家庄钓友的关心
编把我留在底下的微信号删了酒管够,老姜弟那太多太多了
三楼是马扎
原来是伤手
围观是先看热闹的
被钓鱼耽误的知识分子?说的没毛病
漂亮
乡野村夫本农人 哪有知识与君说
当年青丝乌如碳 如今白发似霜染
执钓垂纶四十载,青丝俏面童颜蓑;莫道寒冬冰雪冷,笑迎春风催花开。人生能有几多时,红尘轶事云霄外;低头世态说炎凉,举首畅叙乐开怀!
瞎侃的兄弟也信
还是自己带酒吧
老钓翁
作钓40个年头,这经验是我等拍马而不及的。有机会一定去拜访大师,到时可得指点一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