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线弯曲程度代表的适口性的角度来分析调钓法对应的钓组灵顿问题
刚才看到一篇精选帖子,钩目多至9目,而饵目只有1目。问调二钓一或者调五钓四云云。
不难看出,他如果这样调钓,钩饵的水下状态就是,只有区区压漂一目的下饵是到底的,各压漂9目的两钩和压漂一目的上饵都是悬浮的。双空钩调2目的情况下,如果想钓一悬一沉,钓目则多至10目(2+9-1)!如果钓钩饵刚都到底,则钓目多至20目(2+9+9)!
也许他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初学者的见解,就是冬天钓轻口鱼就得钓灵。并且以为,钩饵里悬浮的比例越大就是越灵。这个说法在夏季钓开口猛的鱼时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冬季钓轻口鱼,影响灵顿的最重要因素却是钩饵的水下状态代表的适口性。或者说,是子线弯曲的程度的“挡口性”。
请看图1。鱼吸食垂直子线所带钩饵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对于垂直悬挂的钩饵,鱼如果想吸入口中,必须使钩上端极近处的子线弯曲90度。这对于轻口鱼来说,会额外消耗吸饵的力。并且子线紧贴鱼的上唇,在鱼吸入钩饵时,此处鱼线就会在鱼上唇“划拉”。也会惊鱼吐钩。
我们任意拿一段子线,无论粗细,右手捏住假想需要吸入对象鱼口中的那么一小段。(对于鲫鱼,这个长度一般在1至2㎝。)然后左手捏住子线长度处,试图让右手捏住的那一小段子线弯曲近90度。会感觉子线有明显的“弹力”。在子线较粗(比如1.0子线)的情况下,这个弹力完全大于钓鲫鱼所用的小钩重量。
再看图2,鱼吸食弯曲子线所带钩饵示意图。
如果钩饵处子线沿底顺延一定距离,则鱼吸食钩饵时,子线不会挡口。如果子线弯曲较少,则鱼吸食钩饵时,也会感知子线的“弹力”,只是比吸食垂直悬挂的钩饵时因为“挡口”而导致的“弹力”小得多。
有没有一种办法,使鱼吸食钩饵时,感知到的这个子线的“弹力”极小呢?我有篇发在别的网站的文章,严密论证过,就是使子线达到饱和弯曲程度。
将子线从线卷上褪下时,子线是受迫弯曲的。剪一段用温水使其恢复直线。捏住一端上竖子线,使其另一端变水平。此时的子线就是达到饱和弯曲长度。也就是说,这个材质和号数的子线,截取这么长,并弯曲成这样的程度,如果用于水下垂钓,则鱼吸饵时,几乎不会感知子线的“弹力”。见图3,两个椭圆形是捏子线的手指,AB间的子线就是达到饱和弯曲程度的子线。
其实这个实验在水中做会更“精准”,毕竟空气与水密度差异较大,子线在空气中与在水中其弯曲特性会有差异。(一般子线密度与水相差极小。所以,在水中得出的子线饱和弯曲长度会小一些。空气中得出其长度为其圆半径的1.57倍,而水中得出的值一般在1.2至1.3。这个值就是长短子线的长度比。)
但是这样得到的子线一般过长,即使很好地满足了适口性,却不易在漂目变化上体现鱼口。就需要做一些改进。
改进的办法,就是利用钩距和调钓法,使下钩子线具备良好适口性并具备足够的敏锐性。
从钩距来看,为了使下钩子线的弯曲程度使下钩饵具备良好适口性,就需要下钩子线与上钩子线的长度比超过1.2。(短子线10厘米的话,长子线起码12厘米。短子线15厘米的话,长子线起码18厘米。)
如此搭配子线,则通过调钓法使钩饵一悬一沉的状态下,下钩饵子线沿底弯曲至饱和弯曲程度,具备很好的适口性。
如果,此时钓目减少哪怕半目,就是使躺底的钩饵里有半目的重量变为悬浮。从力学分析可知,只要有悬浮,则子线垂直受力了。那么,下钩饵就从躺底变为子线垂直牵拉,直接从良好的适口性变为挡口。而钓目仅仅是少了半目!而钓手以为的减少钓目就是钓更灵的措施就是南辕北辙。
由此可见,钓组的灵顿是一个与钩饵的水下状态直接相关的问题。而钩饵的水下状态又是由调钓法来唯一决定的。所谓调钓,目的就是想唯一确定钩饵的水下状态。以已知(钩目,饵目,调目,钓目)来唯一判断推知未知(钩饵里悬沉的比例。)这个就是前文“全调目公式”的内容了。
忘了图了。回复里发不了图。另发一篇补吧。
很有意义的帖子——调钓技巧掌握得再怎么好,却不知道调钓的精髓是在适口性和灵敏性之间找好平衡点,调钓起来恐怕也还是云山雾罩
这要区分所钓鱼种吧!毕竟不是所有鱼种都像鲫鱼鲤鱼一样在低层吸食
感谢大师的来访。刚才欣赏了你的帖子,收获满满,实在佩服。我们这里冬天只能碰运气钓点小鲫鱼了。
承蒙肯定。我写本文的要义也是提醒初学者不要限于追求“悬浮之灵”的误区,而是从“有效鱼口”提高命中率的角度来看待“钓组之灵”。
大师回复荣幸至极,我只是个刚学钓的小白。本地渔业资源丰富才小有收获,大师您对调钓理解至深还忘日后多多指点
云里雾里
这个图片真熟悉
武陟县南西营村的西边。你可能也去过。
很多人不理解挡口和灵钝的关系(忽略子线大小),也不会去观察上钩下钩的中鱼率,更不理解为何下钩中鱼率高或无信号中鱼,其实答案都在楼主的帖子中,更重要的是钩距问题,有的说3个钩距有的说2个钩距有的说1.5个,其实钩距也是很有讲究的,多大的线多大的钩需要配合多大的钩距其实也很简单,答案都在楼主的帖子中,但会有很多钓友会说讲究那么多有什么用,我能有多少多少鱼获,殊不知在鱼情不好的时候可能你钓不到别人却能钓到,呵呵说实话容易被喷
感谢兄弟热情洋溢的回复!如有暇来河南,我带你去小浪底切磋钓技。说个题外话,我多篇原发大湿的文章均被钓鱼人小便私自挪到水军。今天有一篇分析做漂企业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钓远钓小鱼难以观漂,其实我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准备联系做漂企业实验生产。)的文章,又被鼠目寸光不学无术的小便大人挪水军去了。我申请了删帖,他也删了。所以,我决定不再这里发帖了。
呵呵,只能说兄弟你志向远大,这里只是胡侃而已,真正能理解钓鱼精髓的没几个(我也不算)。放平心态多以娱为主会更快乐(可能是年龄问题),你无私奉献的文章可能很少有人能理解(包括APP的管理),但绝对不失你个人的风采,放平心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