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钓鱼的好季节,由于鱼儿为过冬做准备,秋天会大量觅食,秋季如何钓鲤鱼呢?下面从秋季鲤鱼生活习性和秋季钓鲤鱼的技巧两方面介绍一下。
一、秋季鲤鱼生活习性
1、鲤鱼生活习性:
鲤鱼是杂食性底层栖息鱼种,生长迅速,分布广泛。是鱼类中垂钓的大鱼种,体形硕大,冲力强劲,上钩后的手感极佳。相信也是众多钓友爱钓的鱼种。
鲤鱼在水温低2度时躲入草或泥窝进入冬眠状态,不索饵;水温高5度-11度时活动缓慢,索饵不积极;水温高于度时鲤鱼开始索饵积极,并随温度的升高,进食量增加;水温在22度-25度时,索饵强烈,咬钩中鱼率最高。水温变化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季节,所以随着季节的变化,鲤鱼的活动范围和摄饵都有变化。
2、鲤鱼秋季活动范围:
鲤鱼喜欢在游泥中掏食泥土中的有机物质,秋季来临,鲤鱼喜欢在深水处饵量大而充足的地方拱食,象猪一样在水底淤泥里拱来拱去搜索可以吃的事物。所以秋季钓鲤,应选水较深而经常冒气泡的水域钓鲤。
3、鲤鱼秋季索饵习惯:
有句渔谚说鲤鱼摄饵特点是“春腥、夏臭、秋香、冬甜”。
根据这渔谚,秋季应该注重以香为主、甜为辅,开饵钓鲤。
秋季鱼儿疯狂摄饵,储蓄营养过冬,一般都趋向于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高,量大的饵料,对于一般的粗食不太感兴趣了。此时用饵,应在香、甜的基础上侧重于营养价值高,蛋白含量高的原料来饵。
以上三点是鲤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摄食习惯。根据不同的地域,由于野生和塘养习惯的不同,针对各处鲤鱼,饵料要有不同的变化,只要对应了所钓塘、河、库等水域鲤鱼的摄食习惯,一定都能有不错的鱼获。
一、找准钓位
1.白天,要找离岸7米以外和水深2~3.5米,有大石暗礁、树桩桥墩、底坑壕沟、弯道土坎的避阴处下竿。
2.下午5点后到黄昏天黑前,鲤鱼(怎样钓鲤鱼)有靠边巡游习惯,这时候,适宜在3~5米的近岸找水草丛生、凸地弯道、窄河宽面、宽水狭沟的地方选点。
3.若遇涨洪水,只要水流不是很急、很浑,更是钓鲤鱼的大好时机。不过,钓位的选择,又较平常不同。主要应从溢水找田坎,滩脚滞水潭、上堰两角处、下堰洄水湾这些地方来考虑确定。且近宜勿远,一般2~3米内才是它们躲灾避浪的安全港。
二、重料保窝
因鲤鱼活泼好动,吃食时,在窝里、窝边的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3分钟就会“星”散鱼去。如何才能长时间保持窝里有鱼,喂窝和喂料就显得特别重要,主要应从早、杂、多三方面来考虑。
1.“早”。是指提前做窝诱鱼。我常用“四、三两喂法”保窝。即:前四天,每天黄昏定时喂;后三天除了黄昏定时喂,还需次日早晨再加喂。这样,经几天的投喂,使鲤鱼养成前往窝子“就餐”的规律。
2.“杂”。是指喂料不能单一。可用小麦粒、碎玉米、红苕颗、黄谷、高粱、小米、剩干饭、玉米粑、麦麸团等混合撒窝。若用僵(死)蚕、碎螺拌钓场湿土捏成“荤坭坨”喂窝诱引力更强。
3.“多”。是说喂料量要大。仅靠一把把麦粒,一坨坨面团是难以诱鲤鱼进窝的。要在江河中钓鲤鱼,撒窝的喂量,一般应是钓鲫鱼(怎样钓鲫鱼)的10~15倍才能发挥出它的实际诱效力和相对保窝留鱼。
三、巧用钓饵
鲤鱼虽荤素皆吃,但也有春夏偏素、秋冬偏荤和初秋多素、仲、深秋偏荤的习惯。故此,钓者应掌握它的这些食性特点,根据不同时段,分别灵活使用钓饵。1.素饵。除商品饵外,可选用嫩玉米、刚干浆的小麦粒、酒泡小麦粒、鲜麦麸粑、玉米粉粑、红苕颗、马铃薯等这些本身就含微甜味的粮食传统饵。在穿饵时要注意:嫩玉米粒若已干浆皮厚,要剥皮挂钩,并只需一粒;小麦3~4粒竖挂,从每颗的上端进钩,穿成“珍珠串”;红苕、马铃薯蒸熟后切成小方块,也从上端一角进钩,但钩尖要似露非露;麦麸粑、玉米粉粑除要求软硬适度外,搓捏上钩的颗粒不宜太大,钩尖同样要似露非露。
以上几种钓饵的穿挂如此讲究认真,是为了既能让撮食生性就斯文谨慎的鲤鱼便于触钩衔咬,又不至于因穿饵不当而阻塞钩门造成钩尖不能刺进鱼嘴。
2.荤饵。选含高蛋白的天蚕(桑蚕)、地蚕(土蚕)、面包虫、菜青虫、大豆虫、蛆虫、红虫、线虫、蚯蚓等为主要钓饵,穿钩时,既要保障活,通过它们的蠕动诱鱼咬钩,又不能因为整体穿挂堆在钓门而堵住钩尖使钩难以刺进鱼嘴,造成钩不中鱼或脱钩跑鱼。
学习了,谢谢分享
路过,学习了
好知识,学习了
学习了,十分!
好知识,学习了
学习了!
又增加了知识呀!
好知识,学习了
看看方法管用不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学习分享了
给力!支持一下!
谢谢分享 长知识了!
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