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转】挑选浮漂四字经

深圳只钓不吃2015-08-05 13:57:54

[钓鱼之家每周一拍] 第114期是“达摩”孔雀羽浮漂。

木村先生精心力作,确实是好漂,需要的钓友可要抓住机会哦!

刚刚看到一篇关于浮漂挑选的技巧,转给大家,供钓友参考。

【转】挑选浮漂四字经

1、掂

把一支浮漂放在手掌上轻轻掂一掂,“轻若无物”者为良品!浮漂制作大师们或有些名气的生产厂家,一般在选材和做工方面都比较注重,并以此作为价格卖点。比如巴尔杉木浮漂的材料,上等边材与普通芯材的价格差老多,不同等级木材的重量也差老多,还有后来的脱脂及浮漂成型技术也会影响浮漂的最终重量。选用好材料和精密的加工技术,主要目的大概都是为了给浮漂“减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同体积的浮漂质量越轻,浮力越大,灵敏度较高。所以,上手先掂一下浮漂的轻重,或可作为判断浮漂性能的第一道关。

俗话说,无比较就没有鉴别。平时您可以拿普通浮漂与比较名贵的浮漂做一下比较,把别人用得好、或自己觉得好用的浮漂“份量”记在心里,再买漂的时候,就有数了! 掂在手上感觉“压手”或“砸手”的浮漂(夸张点:象掂一支圆珠笔),不能说不好,特定鱼情时说不定它照样好使。但一般来讲,“轻漂”比“重漂”好,是多数人的经验。

塑料空腔浮漂掂起来很轻,且便宜,有些江湖钓友用得比较习惯。做工较好不轻易渗水的塑料漂,动感强烈是一大特点。粗漂尾的大号塑料漂,能配载很大的铅重,利于野外抛竿和牵直线组,但因漂尾粗而且又是空心的,虽可承载较大的饵重,但不利于小信号的表现。因塑料浮漂本身自重过轻,又缺乏本质“内容”,所以相对来说稳定性较差,信号不太真实。羽梗、轻木等材料制作的精品浮漂,集灵敏度与稳定性于一身,信号真实准确,对玩得比较在乎的钓手们来说,必然有些偏爱。且因造价较高,营利空间较大,也是得以被人大量炒作的原因之一吧。

浮漂轻了灵敏、重了稳定,可以用来作为第一道“手功”衡量办法。其实“轻如鸿毛”的感觉中已经有一定重量含在内了;等您真的感觉一支浮漂放在手里比较“沉重”时,可能已经过了!

还有不该说的一点:某些浮漂,选材将就,漂身较重,性能较不适合某些钓友的灵敏追求,但厂家却可用减少涂层厚度来予以弥补,这种浮漂掂起来不重,短期使用没问题,灵敏度也不错。但其耐用度和可靠性方面较差可就难免了,如果漆的弹性再差点,无意中碰撞一下,漂身可能就有裂痕了。倒也难怪,咱都想买根漂儿玩它一辈子,人家还卖谁去呀?

2、担

把浮漂横担在手指上保持平衡,以观察支点在标身的大概位置,来判断浮漂的整体重心。内行的朋友曾经告诉我,浮漂重心也是浮漂性能方面很关键的一项。一般来说,重心点偏高的浮漂,信号较活泼,动感强,重心偏低的浮漂则相对稳定,翻身较快。早期的孔雀羽软尾浮漂,由于漂身分片粘接工艺所限,以一根细碳芯通体形式为多,后来的巴尔杉木浮漂,为减重和工艺需要,漂尾和漂脚是分别从两头插进漂体后进行粘接的。因此,漂脚和漂尾的粗细及插入深度,就成了浮漂设计制造方面挺讲究的一环,因为它关系着浮漂重心,并由此决定了浮漂的基本性能。根据不同漂形和用途需要,重心偏高或偏低,是有一定限度范围的,如果一支浮漂只求翻身快,一味地通过其它手段降低浮漂重心,那这支浮漂很可能要付出损失自身灵敏度等方面的代价。

浮漂的浮心位置通常是在漂身最粗断面附近,重心应在其下,这样才能保证浮漂在水中站得直立得稳。早期我曾用过几支醉汉浮漂,翻身后立不直,永远是歪的!这应该是重心与浮心位置重叠,甚至颠倒所致。某些粗制滥造的浮漂,如果漂脚太轻,漂尾又太粗太重,漂形又没有科学设计,则可能会出现这种头重脚轻的姿态。

还有一点是浮漂翻起后与水面的交接、暂停位置。设计比较好的浮漂,不论长身短身软尾硬尾,翻身站立点多在身尾结合部;下沉速度均匀流畅,利于动态信号的扑捉,人看着也舒服。某些问题浮漂(设计不好或限于模仿),翻身后先往下栽,“咕咚”一下栽到漂尾几目,而后又回弹起来有些浮漂的自身动作更是怪态频出,二次下沉速度忽快忽慢,或有许多天然“塄坎”!这样的浮漂估计您用着别扭,鱼也钓不美。这些都与浮漂的尾、脚配重及“二心”位置不合理有关…….

3、摸

以前挑选浮漂时俺多凭眼力,如今眼睛花了,所以“摸功”见长!

漂身:用两或三个手指捏住漂身,来回感受一下漂身涂层,另一只手轻轻转动漂脚,如果感觉有点象摸玻璃又象摸绸子,光滑平顺不黏手,说明漂身漆的质量好,过水阻力小。如果手上能感觉到有类似气泡般疙疙瘩瘩的阻挡;或者漆虽然光亮,但手感却比较涩,摸上去不顺滑,就不是好漆。

好的巴尔杉木,尤其是经过脱脂处理后的材质,很轻也很软,用手微微弯折漂身,就能试出来。看起来漂白、且是透明涂层的巴尔杉木浮漂,漂身却很硬弯曲不了的,起码用的不是弹性涂料,无意中的撞击,漂身漆容易炸裂。去皮孔雀羽浮漂,“软身”乃一大特点,能轻易弯曲。芦苇浮漂,基本是硬身的,不易弯折。

结合部: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尖,分别捏住漂身和漂尾的结合部、或漂身漂脚结合部,另一只手转动漂脚,同时右手微微上下滑动,感觉一下两个结合部位置的接合及涂层质量。没有阻挡,感觉很平滑的,说明质量比较好。

漂尾:同样可用两个手指来感受涂层的平滑度,软尾漂的漂尾应属“标准件”,做得比较细腻;但也有质量差的,摸上去有间段(黑格目)的挡手感觉。硬尾漂尾多是浮漂成型后才进行涂装的,工艺好的手感就好,质量差的会感觉很粗糙(滑尾质量也有不同)!

浮漂的漂尾部分要与水面衔接,涂层质量决定了浮漂受表面张力影响的大小和信号准确度,尤其低温条件下或北方大棚里用的冬钓小漂,漂尾质量更关键!

即使是涂层质量比较好的漂尾,在使用前最好能用洗涤灵之类的清洗剂仔细清洗一下(注意一定温柔点,最好朝一个方向,以免损折漂尾),去掉上面的油腻。在家里用调漂桶测试新漂时,尤其是冬钓小漂,随意平衡现象难免,目数定不稳,来回变;您用洗涤灵清洗一下漂尾再试试,可能就好多了。

大棚用的小浮力冬漂,初次使用前还可用牙膏挤在手指上,轻轻“打磨”漂尾一遍(不要用布打),然后再用洗涤灵清洗干净,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尽量降低阻力系数,削弱由于水温低表面张力大所导致的随意平衡现象。质量一般的新漂,如果一上手就拿来钓大棚,忽高忽低定不准调钓目数,会把您搞晕。

浮漂的“温度稳定性”应该也算一项性能指标,用积年阴干的材料和用新材料所制造的浮漂,温度稳定性有所不同。动物材质的浮漂比植物材质的浮漂温度稳定性要差些(因动物材质中有不易祛除的油脂)。北方人大都知道,冬季到大棚后开钓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粗略泡漂、泡线(线组吃水),等水温(0-4度)使浮漂体温降下来、浮力稳定以后再准确调漂......

4、瞄

漂身漂脚漂尾笔直一条线,是大家都明白的选票常识,好象不需多聊。

“瞄”的方法是左手托漂身,右手两指捏漂脚,朝向一只眼睛,然后旋转漂脚……就像木工师傅刨木条的瞄法类似,观察整支浮漂的直度(同轴度)。

漂身的同心度比较关键!如果只是漂尾前部稍微有点弯(漂尾根部不能弯),有可能是运输或存放不当所致,回家用水蒸汽嘘一嘘还能矫正。软身漂漂身容易弯,如果没把握矫正的话,最好还是选根儿直的!

歪漂也能钓鱼,但总不如直的好!一套三支或五支的浮漂,多用纸盒式包装;单支浮漂,有的是用背面广告纸板、前面塑料套装的。上述包装方式不宜用来久放浮漂。最简单廉价的单支细塑料管包装,平放在家里,浮漂反不易弯。如果您只有几支浮漂,钓鱼时装在有机玻璃漂筒里带着,可避免损伤;回家用洗涤灵清洗漂尾后,竖直插在泡沫板上,便于欣赏,也不易弯曲。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今天又坐上沙发了哦!

很久以前

好经验,学习了!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啦!

很久以前

学习了 谢谢分享啊

很久以前

学习了,十分!

很久以前

大师又分享好东西了。

很久以前

学习 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进修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分享啦!

很久以前

恭喜坐沙发,呵呵。

匿名用户

今天又坐上沙发了哦!

很久以前

多谢老友鼎力支持!

匿名用户

好经验,学习了!

很久以前

互相学习。

匿名用户

学习分享啦!

很久以前

相互学习嘛。

匿名用户

学习了 谢谢分享啊

很久以前

多谢老友的大力支持哦。

匿名用户

学习了,十分!

很久以前

好东西要分享,呵呵。

匿名用户

大师又分享好东西了。

很久以前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匿名用户

学习 学习

很久以前

多谢支持!

匿名用户

学习进修

很久以前

感谢钓友的支持!

匿名用户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互相学习了。

匿名用户

学习分享啦!

很久以前
1/4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