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钓场位置:四川省绵阳市某无名小河 ②.出钓日期:2015-07-25 ③.天气形态:多云,23℃~34℃;东北风,微风 ④.钓位选择:坐西朝东;水深2.0m±;坐东朝西;水深2.0m± ⑤.出钓人员:鱼路有鲤、羔羊 ⑥.用竿竿型:十五尺鲤竿;十八尺鲤竿 ⑦.线漂钩型:主线2.5#+子线1.5#,1#芦苇漂,6#金海夕;1.5#通线,2#电子漂,6#金海夕 ⑧.用饵配比:香型商品饵加适量麝香小米,饵水比1:0.5;嫩玉米;蚯蚓 ⑨.拍摄参数:RX100
周中,大俊悄悄发来几张图片,概是毒安逸了,说是四个人钓的:
几堆板鲫、鲤鱼、红黄尾都是小儿科,但这堆土鲶鱼硬是看得心痒痒的:
终于盼到周末,经探询钓场位置、装备及用饵策略等,经过半上午的准备,十点过出发,与事先约好的羔羊一同杀往钓场。 根据大俊提供的地图指示,加上导航,一个多点小时,来到河边的镇上。已经到了饭点,找了个餐馆,一人一瓶冻啤酒,先把午饭吃了再说:
原来打算三点打窝,五点开钓,但眼看快到水边,又没地休息,两人都有意先去水边看看。车停街上,提上装备,顶着烈日,步行几百米远后,终于看到水面:
看了下游看上游,好像钓位还真不多,不过垂钓痕迹好找。看了四五个钓位,羔羊决定选在一排树荫下作钓,虽然位置还有,但我还是不愿意两人隔得太近。
转了一圈,决定把钓位选在一处叉道口,虽然没有进水,但毕竟是鱼儿经常光顾之所,加上旁边水草茂密,重要的是坐西朝东,不当西晒,感觉是个好位置。抽出4.5米钓竿组线,两米左右的水深,合适:
将5.4米钓竿抽出来,上午在家临时做了付1.5#的通线,好久没玩传统钓了,挂上嫩玉米,丢在靠叉道的口子上等死口:
两个窝点各打两把煮麦子,主钓4.5米短竿。为了持续诱鱼,还是开一款香型的商品饵,为了避免小杂鱼闹得太凶,添加适量麝香酒米,而且饵料须开得尽量的干:
搓硬饵抛竿,好像没啥杂鱼闹,浮漂一动不动:
几竿过后,开始出动作了,虽然不是正品,但也是钓上来的,先下护:
这根像是黄尾哦:
这回就看得出来饵料有好硬了,扬竿后上钩的饵团都还在:
总算有了对象鱼,有了小鱼,大的就会跟到进窝子:
接连几个奶鲤、奶鲫,边钓边放,却始终看不到大鱼的影子:
左边窝子也有动静,由于用的地插,不方便扬竿,一直没去理它。转个角度,换个窝子试试看,结果还是奶鲤打连竿:
也,还有小红鱼?先放到护里再说,羔羊不是有个观赏鱼缸嘛,到时问问要不要:
白条、奶鲤轮番轰炸,一尾像样的鱼也没入护,实在是钓得无趣,放下竿子去看看羔羊的情况如何。 一问鱼情也差不多,同样是奶鲤疯狂,不过倒是有几尾三指大的鲫鱼入护。这时大俊通过微信发来消息询问钓况,才弄明白他们去的位置在对岸靠上游一点。一看离晚饭时间也差不多了,跟羔羊一商量,决定晚饭后搬到对岸去试试。 简单收拾一下,回到镇上吃碗米粉,过桥绕到对岸。桥下是个回水湾子,可惜还没到涨水的时节,不然这个位置要吃大皮:
车停桥头,提上装备,沿河岸继续往下游走。约五百米远后,来到一个岸边相对宽敞的位置,岸边有垂钓过的痕迹,而且有水草,有树木,应该就是这了!
晚上就支一根竿了,传统钓挂蚯蚓。等把装备铺开,天色也黑尽,这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听信了大俊的忠告,平常习惯打灯,今晚不得已用上了电子漂:
羔羊怕累,简装上阵,下去就连竿三尾土鲶鱼。历经数十分钟的等待,我也才算是开了个张。反正线组用得粗,竿竿也硬,飞起来倒是很轻松:
两人都以为这下要吃大皮,结果马上又是奶鲫、奶鲤轮翻攻击,好在偶尔还能上个板鲫:
虽然板鲫稀少,隔半来个小时起一尾也还可以接受:
钓到后来口越来越稀,又钓了尾土鲶,估计得上斤,但明明拍了照片,奇怪的居然找不出来。眼看这样下去也不会有好收获,决定连夜收工返程。 鱼获不多,也难得装了,全部送给羔羊带回去交差。
结束语: 对比大俊他们,鱼获相差如此之大,后来与大俊交流才弄明白,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 1、用饵:大俊他们一人下两根竿子,起鱼最好的时段在下午五点至晚上九点。白天主钓商品饵,傍晚和晚上一竿蚯蚓,一竿沙虫,说是光钓沙虫的竿子就搞不赢。 2、竿长:晚上钓边,2.7米或3.6米的竿子,主钓草边和大树下。
原创作品,全文完,感谢观赏!!!
沙发?抢了再说
支持加分
看着满地的鱼在犯愁。
已经蛮好了,支持。
好地方,支持一下。
支持一下。
不错嘛!
不错,顶一个!
渔获不丑
谢谢分享
有收获也不错了。
十分支持!
能玩就很好了!
哈哈支持
渔获已然令人羡慕
给朋友点赞支持!
已经不错了
这收获真不少啊 必须加分支持了
支持一下。
板板不错,满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