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振出竿PK并继竿999

空空如也大师2018-12-07 22:15:45

并继PK振出,深入剖析,我所感受的和我要想说的 ... 一石惊起千层浪,并继和振出孰优孰劣,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更不单单是价格的问题。诚然,价格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并继和振出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又差异在哪些方面?且听小弟慢慢道来......

   首先,一只竿子,不论你价格多少,涂装多精美,长度有多长多竿子有多硬,手感有多么不同,它始终就一是一只竿子,插节或是振出,只是组合方式不同而已,跟钓什么鱼,又能钓起多大鱼无任何关系。   它只是单纯的结构差别,这种差别仅是为了细分使用场合。

   那么,到底并继和振出差别在哪里,又为何要做出差别?      就拿淡水钓的手杆来说,钓鱼人真正想了解的,无非就是强度、硬度、感重、和手感等等...

   首先 强度,因构造方式的不同,同样重量和长度的并继和振出,并继可以把杆壁做细做厚;而振出要达到同样重量,只能把竿子做粗、杆壁相对做薄才能实现。 这样的两只竿子,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并继相对头重且软,振出头轻且硬。 延伸到使用感觉就是,并继有“筋肉”感、韧性足不容易切线。振出则柔韧性相对弱、刚性有余而韧性不足,回鱼相对快但易切线。    就好比同样重量和长度的一根细钢管(直径小管壁厚)和粗钢管(直径大管壁薄),细钢管要比粗钢管软,用相同的力细钢筋容易弯曲而粗钢管不容易弯曲。 且在强度上,细钢管要强于粗钢管,因为管壁厚。   延伸到竿子实际使用中就是,并继中鱼后竿子能更大程度的弯曲,缓冲性要优于振出。 振出则相反。  这就是同样重量同尺寸的竿子,构造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调性和强度上的差异。

然后是硬度和感重,同样因构造方式的不同:同样重量的并继和振出,并继杆壁厚、元径细、重心靠前,硬度相对小而感重大。 振出杆壁薄、元径粗、重心靠后,硬度相对大而感重轻。

  最后是手感和调性,这是无法量化的东西,是人的感觉。 但也并非无矩可循,同样是由构造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振出只能做成锥形,前节需比后节细。而并继可以做到前节粗而后节细,同一节杆也可以做出前粗后细。  这样的构造差别就是,振出在中鱼受力时,竿子是从杆梢开始逐渐往手把节弯曲;并继则可以在中鱼受力后手把节先弯曲或同一节杆后半部先弯曲。   实际就是并继可以通过杆节粗细和锥度的调整而达到不同的受力弯曲效果,从而做出不同调性不同手感的竿子。   而振出只能做出不同的硬度而无法做出调性。             先调类似振出受力方式,操作最犀利灵活,受力自杆梢弯曲,手感较直接“突兀”,对鱼刺激大,缓冲“弱”易切线;本调杆自竿体中部受力弯曲,缓冲性中,各方面性能平均,适用范围最广,也是最适合国内钓法的杆种;胴调杆自杆子后半部弯曲,对鱼刺激最小,缓冲性最佳最不易切线,但操作性相对弱。   

    所以,一只竿子不单单只是一只竿子那么简单,并继和振出的构造差异直接决定其他多方面因素,而不单单是价格的高低。

    钓鱼玩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就够了   

    最后奉劝大家,理性消费,装备固然重要,钓鱼是玩是娱乐,量力而行的追求装备无可厚非,但不能本末倒置,根据经济能力钓鱼买杆,才不失钓鱼的本味。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说的详细,文笔不错,归根结底就是玩手感就并继,玩快感就振出。并继一般竿不长,线组不粗,主要玩小钩细线博大鱼的感觉。半斤的鱼能玩出3斤的手感

很久以前常德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