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杆作钓,一般的诱鱼手法有三种:抛投、打窝器、抽窝。
个人认为,这三种之中,最合适的是打窝器。因为,第一种,抛投窝料的瞬间,产生较大的声响和水面震动,会将附近的鱼吓跑,短时间内受到影响不敢进窝。第三种,抽窝诱鱼,也会因为频繁的提杆,使平静的水体瞬间形成震动,对鱼造成惊吓。
在春夏秋季节,相对容易钓的时候,这些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冬季就可能对诱鱼造成很大阻碍。
如果用第二种,打窝器,同样面临以上困扰,但都相对好一点。
这三种诱鱼方法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窝料静置水底,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会发窝,在冬季,这段时间的等待是很漫长而且很难捱的。
个人认为,最好的诱鱼方法是:在一段时间内(比如10分钟),有一个窝料饵团在离底的状态下,持续雾化,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散落形态,形成立体诱鱼。
于是,我做了下图中的这个线组。希望通过弹簧上的窝料持续雾化,让鱼去吃触底的下钩。
后来发现,这种方法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就损失了钓灵的可能。而且,每次捏在弹簧上的窝料,多与少都不好控制,使浮漂的钓目每次都不准,并且因为要使用大浮力浮漂,轻口根本看不出。就此作罢。
但也不能半途而废,还是要琢磨通过这种方法诱到鱼才行。
就有了“诱钓分离”的想法。
我是用6.3的杆子,绑上这个线组,(可以将弹簧下部的铅坠去掉,也可以保留),不拴子线和钩。浮漂座的位置固定一个水怪浮漂,见图二,要使这个浮漂可以上下移动就行。
这根6.3的诱鱼杆就做好了。
到了钓点,先用钓杆7.2米量水深、调漂,按正常钓法准备好,最主要是找好钓点,别挂底,而且相对平坦就行。然后在6.3杆子的弹簧上捏上窝料(加一些适合的味型商品饵),投进钓点,根据水深,调整雾化高度(比如,7.2测水深为5米,那么,6.3的弹簧高度就控制在离底1米左右就可以)。随后,将7.2的线组打进窝点,钩上挂红虫,开钓就行。
这种钓法好处是:
1、可以随意控制诱鱼时间(通过窝料的状态来控制),只要还没有雾化完,都不用抬起7.2的钓杆。就算雾化完了,也可以继续守一会。
2、6.3的诱杆持续离底雾化,大鱼小鱼会短时间内放弃警惕心理,进窝就饵。如果它们当天愿意开口的话。
3、随时可以挪动作钓位置。不必因为此处鱼情差,却撒了窝料又觉得可惜。
4、用这种诱鱼方法,可以更放心的钓半水(钓浮)。
为什么我用6.3当诱杆,用7.2当钓杆?那是因为,同样都是齐杆线的话,6.3入水后不到底,7.2正常作钓,鱼钩到底,所以,两只杆子可以打到一样远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都打满杆,6.3离底雾化的最大高度是90厘米。如果7.2不打满杆,6.3雾化高度还可以再低一点,都比较合适。
用7.2和6.3,还是奔着大鱼和深水去的。个人觉得,这用诱鱼方法,4.5米以下的杆子就没必要了。5.4米,6.3米,7.2米最合适。
学习
厉害啊
也可以在弹簧下面的8字环上拴双钩,尽量短一点,挂不挂饵都行,但一定要钓离底,也不用看漂,完全是糗鱼。
俩根杆子走水缠线怎么办?
走水并不适合这种玩法,毕竟离底雾化,走水的话钓点就偏了。或者,如果有轻微走水,弹簧下面的铅皮座就有用了,多加点铅皮,让铅皮到底,弹簧离底少一些(三十公分就行)。7.2的杆子不打满杆,在6.3的下游偏出一点一边,钓跑铅就行。
走水严重的话,这种钓法就不适用了,毕竟是离底雾化,钓点会偏移。但,轻微走水,还是可以的。弹簧下面的铅坠就有用处了,加大铅皮,重铅到底,起到固定作用。调整弹簧离底30厘米雾化就行。7.2钓杆抛在走水下游几十公分的位置,钓跑铅,就行了。
探索求新 好样的
多谢
学习了
曾经我是用海杆这样打窝
我弹簧下面挂双钩掉鲢鳙
呵呵
实在是高!
说得好,学习了!
厉害了,学习
学习了,多谢分享。
学习了
鲢子钓法
有创意
这思路清晰,可以抛砖引玉。楼主是个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