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地回忆着这次钓鱼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果单就说想把钓饵迅速地送到指定位置,而加大铅坠的重量,这种做法应该是没错的。但是,同样是给坠加重,单坠与双坠发生的差别难道就真的这么大吗?这个理论显然不能成立。让我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施钓过程中,反应在浮标上的信号好像是越来越明显,难道我今天的收获真是一种偶然?我反复把玩手中的钓组,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极度困惑之时,钓组末端的一个细微之处,让我的眼睛顿时一亮。我发现在钓组最下面的那个铅皮座已经松动,夹在它两端的那两颗太空豆向两侧扩充了两毫米左右,这是由于提竿时用力过猛铅坠在主线上形成惯力造成的,无意中使之形成了一个跑铅状态。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想到了,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底坠形成跑铅状态之后,鱼咬钩时,主线从底坠的铅皮座中穿过,那么鱼所施来的外力,实际上不就是等于直接作用在上面的悬坠上吗?所产生在浮标上信号与正常信号相近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年我经常留意这方面的技术,钓友们对付小鱼闹窝现象的办法无外乎用两种,一是在饵料上做文章,尽量把饵料做得清淡,以此来减少小鱼闹窝。诚然,相对而言,清淡型的钓饵对小鱼失去了兴趣,但这并不等于大鱼就一定会去喜欢。所以说这也是一种想当然的做法,我也曾反复试验多次,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也真的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做法,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往铅皮座上施重,让沉重的坠带着钓饵迅速下沉。然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铅的重量到底加多少为宜?加少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加大了定会影响浮标的灵敏度,鱼是否咬上钩?饵料是否溶解?这都是未知的,显然,这也是不个好的办法。那么怎样即能解决钓饵迅速沉底,大鱼咬钩时,我们又怎能对浮标上的信号做出正确的判断呢?我也是在一次偶然机会与身边钓友共同想出一种办法,确切地说,是在一次失误中想出来的这个办法,我们把这种钓法形象称之为双坠单跑铅钓法。有一次在施钓鲫鱼时,我失去了一副钓组,那天小鱼闹得很凶,反正也不好钓,索性放下钓竿整理起渔具。我一边与旁边的钓友闲聊,一边心不在焉地配备钓组,当我做完最后一道工序时连我自己都被逗笑了~~~发现多拴了一个铅皮座。多年来,我配钓组都是按我自己的标准来做,倘若要是拆掉这个铅皮座,主线变短,等于废了一套线组,有心不拆这个铅皮座,还觉着它有些不伧不类的。回头翻了一遍工具包里的东西,太空豆已经没了,没办法,将错就错,也只好这样对付着用吧。我把两只铅皮座上都缠上了铅皮,还对钓友自夸这是自己发明的新式武器,调好浮标,抛竿入水,线组“涮”地一下子沉了下去,标也跟着急速下沉,然后又稳稳地站立起来。别说,钓饵真的顺利地穿过了敌占区(小鱼层),剩下的事只能听天由命了,至于效果怎样,心里真没有把握。不一会,标上传来一个微弱有信号,我迅速扬竿,不知是歪打正着,还是我的方法正确,反正一条大鲫鱼就这样被我钓了上来。那天收竿时候,我看了一下,三位钓友中,数我钓得最多。高兴之余不断地向他们炫耀我的新式武器,钓友们没一个相信我的做法是正确的,信也好,不信也罢,事实证于雄辩,上鱼才是硬道理,不过同时我也在自问,今天的收获难道真是一种巧合?
在第二次施钓时候,我有意将最后面一只铅皮座两端的太空豆又向两端松开一点距离,有意让它形成跑铅。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却给了我一个大大惊喜。在其后的施钓中,只要是有鱼讯,反应在浮标上的信号的准确程度,几乎跟正常施钓时的信号相差无几。后来我又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与摸索,已经基本形成了今天的雏形,下面我把这种钓组的配备呈献给钓友们,但愿它也能给您带来不错的钓获。(待续)
学习了,可以借鉴
多谢兄弟支持
学习了 加分
谢谢你了,兄弟
咱俩就别客气 了!
好的,我心里领了
谢谢分享,学习了
多谢兄弟支持
互相学习的吗
兄弟客气了
学习了,最好多分几段
学习了.
学习学习
学习了,可以借鉴。
学习学习
兄弟高见啊!这种钓鱼新方法,对流水和防止小鱼,简直是太神奇了!10分支持!
客气客气
学习了,谢谢分享!
方法不错嘛 学习了
有图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