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野钓技术+钓竿操作四忌(转载)

nilll2015-02-07 09:22:05

我有个朋友个是新钓手,没有想到垂钓有这么大的魅力,一下子把他给“钓”住了。上鱼时总是非常兴奋和紧张,生怕鱼儿跑掉,总想很快将鱼弄上来,有时急了就用手去抓线;有时提着钓竿就往岸边退。钓友们就喊:“不要后退。”“不要用手去抓线。”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不对,特请予解答。

  钓手所提问题,为多数新钓友易于发生的事,在垂钓时不论用手竿或海竿,都易产生一些问题,在这里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急于想将鱼弄上来

  问题就出在这“急”字上。鱼在水中有很大的冲撞力,如果钓上大鱼之后,不经遛乏是难弄上来的。所以当大鱼上钩之后,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将鱼遛乏,使它失去抵抗的能力,由乏而僵,这时它会随你摆布,易于抄鱼上岸。

  思想方法转变了,钓手自会镇定。当然,这首先要相信鱼儿上钩之后,是不易脱钩的,尤其使用带倒刺的钩,更不易从鱼嘴中退出来,只要钓线不松塌,鱼儿就脱不了钩。此外,还要学会遛鱼,这遛鱼很有些讲究,总的就是不能和鱼对着拉,要避其冲撞,领着鱼转圈。《中国钓鱼》杂志曾刊登过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可供参考。

  上大鱼之后,由于知道不能急于将鱼弄上来,就会冷静下来,想方设法与鱼周旋,这样自然就变急为缓了。

  二、上鱼之后人不能往后退

  前面提到的遛鱼,就是需要在尽可能大的水面与鱼周旋,以手竿为例,如一支5.4米长的竿,配齐竿线,竿、线共长10米左右,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遛鱼,即便鱼儿逃窜冲撞,仍有回旋余地。如果鱼上钩之后,人向岸边后退,那么这个遛鱼的水面就缩小了,不利于遛鱼,很容易造成对拉局面,其后果自不待言。再说人往后退,鱼撞岸的机会就多了,许多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鱼撞岸最易造成跑鱼。所以每当鱼上钩之后,钓手不论使用手竿还是海竿,不仅不能后退,还应尽量往水边站,以扩大遛鱼的水面,同时钓手更便于观察鱼的动向,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鱼上钩之后手不可往竿尖方向上移

  有的新钓手当鱼上钩之后,握竿的手便向竿的中间移动,这种操作方法,有明显的不足。鱼竿的构造是上细下粗,当鱼儿咬钩抬竿之后,钓竿随即弯曲,越往下越粗,竿的拉力愈大,钓手正好利用鱼竿这种由弱到强的通体拉力降服大鱼。如果上鱼时手往竿的中间移动,等于弃柄部强有力的粗节不用,仅靠细小的前半部来承担鱼的冲撞力,这时竿尖往往不堪负重而导致断裂。再者手往上移,后面留着长柄,也不便操作。还有,手往上移,鱼竿的使用长度就短了,这又缩小了遛鱼的范围。所以在上鱼之后,应双手握住竿柄与鱼周旋。

  四、上鱼时手不可拽线

  有的钓手在上大鱼时用手去提线,似乎觉得竿太软,使不上劲,就用手去抓钓线,想靠这种使得上劲儿的办法将鱼提上来。恰巧就错在这“硬拉”之上:在一条钓线上,一头是上钩的鱼,如果另一头采用手拉钓线这种硬碰硬的办法,鱼儿必跑无疑。尤其是尚未疲劳的鱼,更不可用手去抓钓线。

  用钓竿去和鱼斗,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钓竿有弹性,鱼冲撞时钓竿会弯曲,硬拉碰上软应,鱼儿有力使不上,无法将钩线抻断。

  在上鱼的操作中,还可能出现一种与鱼对着拉的情况:这就是鱼上钩之后,钓手未能及时将竿提起来,被鱼将竿拉倒,使它与钓线形成一条直线,称为“拔河”,这也是硬碰硬,最易发生断钩折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上鱼之后将竿迅速地提起来,就是在遛鱼时 ,竿尖也不能低垂,要使竿与水面呈45°角,这时竿的弹力最好,要巧妙地运用竿的弹力将鱼钓起。

  当然,在垂钓的操作中,还有许多技术细节,在这儿不另赘述。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大师讲课 来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大事又有经验积累啦

很久以前

来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了,朋友!

很久以前

感谢分享,满分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您的支持与鼓励!!!

匿名用户

感谢分享,满分支持!

很久以前

学到什么了?

匿名用户

学习了,朋友!

很久以前

谢谢支持!!!

匿名用户

来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希望对你帮助

匿名用户

大事又有经验积累啦

很久以前

谢谢谢谢老友的支持!!!

匿名用户

大师讲课 来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哥哥客气了

匿名用户

谢谢支持!!!

很久以前

应该的应该的

匿名用户

哥哥客气了

很久以前

支持一下

很久以前

最近忙什么了 好久不见了

匿名用户

谢谢谢谢老友的支持!!!

很久以前

出门了 才回来

匿名用户

最近忙什么了 好久不见了

很久以前

在家过年 还是回老人那里

匿名用户

出门了 才回来

很久以前

欢迎老友归来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我来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学到鱼竿操作了

匿名用户

学到什么了?

很久以前
1/5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