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多的钓鱼的爱好者,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钓鱼,才能够帮助我们调到非常肥美鲜美的鱼的,那么平时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才是最好好的呢,一定要记牢这个字上鱼率都比别人高两倍,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帮助,那么到底是哪两个字呢?
其实开饵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很多时候钓不钓到鱼,是你的思维被局限了,不够“活”。很多时候我和大家介绍饵料和配方,更多的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开饵的思路,而不是照搬某个配方。回家钓鱼,结果不管用,然后就觉得路人甲是个大忽悠。
那么配饵的“活”体现在什么上呢?重点是要知道目标鱼的习性和食性,另外要懂你手上的饵料的基本性质。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要知己知彼。就好像一个厨师做菜,酱油和盐都是咸味的,但是功效完全不一样,你得知道什么时候放酱油,什么时候放盐,盐放多少,酱油放多少,这些都要会区分才行。说到开饵,虽然配方是公开的,但是实践开饵是的水比呢,加多少水状态比较好?又要怎样打揉出来的状态最好?这些“活”的东西很难用语言去表达,只能靠自己平时多总结,多思考。
配饵时,最难的就在于怎样找对目标鱼的口味。一年四季季节不同,鱼偏好的口味也不同,想要根据鱼口调整基础饵,主攻饵和状态饵,本身就是件有难度的事。难点在于什么呢,本味,香味,腥味的量的大小的把控,味道不能太浓太冲,气味要柔和,还要有针对性。
举例来说吧,前不久有次钓鱼,一开始用的谷麦香的饵料,在作钓时发现鱼口不好,总是吞吞吐吐的,偶尔来这么一两口,漂相不清晰。当时怀疑这种饵料味道太浓了,然后在饵料里添加了30%左右的纯谷物本味饵,鱼口就清晰了很多。这种临死应变的东西,也是“活”的内涵之一。也是钓鱼人最难学的东西,很多时候就算将本文看一百遍,也不见得就懂了,但是自己亲自实践之后就秒懂了。
另外,除了饵料的配比,找口也很关键。因为它能让你知道今天用的饵料是否对口,也能大致明白你的目标鱼的吃口该有什么样的漂相。很多钓友不习惯找口,总是按照自己心里想的来抓口。但是鱼情随时会变的,也许你夏季作钓的时候鱼口很好,动不动就是2目的大顿口,中鱼率很高。但是到了现在,温度已经很低了,还等大顿口,那显然是不靠谱的,这就要找口了。比如说如果鱼口小,就要试着抓小口,只要你抓到了标志性的鱼口,并且主抓这个漂相,中鱼率就很高了。
最后总结:钓鱼是个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一旦某个环节拖了后腿,就会导致渔获大大减少。而这些环节都是要随着鱼情变化而变化的,不仅仅是饵料,整个钓鱼也都透着“活”,明白了这点,相信钓技很快就有大的进步了。
太深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