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十公分的标准是怎么算出来的?毕竟有的漂浮力大,有的浮力小,有的长,有的短,每个飘都是子线长度加10公分,准吗?
或者换一种方法,(重铅找底,不调平水调2目或想钓的目数,标记太空豆,下拉子线长度,然后上子线,剪铅皮至2目或想钓的目数,如果要考虑饵重,那就挂个饵再剪铅皮,以标记的太空豆作参考,一直剪到刚好到底同时目数还是之前的目数。)这方法不是更好理解吗?
来个大神解释解释!
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保证半水调漂 也就是离底 调漂越靠近底部 越精确
视频看多了,半水调,调4钓2差不多就行了,你说的方法是大师装逼用的,不说得你迷糊的就不是大师了
浮漂的大小不一样,实际钓鱼时饵的大小也不一样,多数情况下也不可能只用一种饵,各种饵比重也不一样,比如玉米,蚯蚓,商品饵中各种比重状态不同的饵,能那么精确吗?再者水底的水平的一块玻璃吗?个人认为你如果是以讲钓鱼为生,那你就可以把漂的各部分精确的讲到厘米,毫米或纳米,这样再把饵的重量,还有体积(这也会影响浮力当然会影响目数——物体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量),越精细可讲的东西越多,也就越不会失业,赚钱也就越多。如果按照这样到水边,找水平底(就没有这样的底),调漂,调饵,换饵再调,然后就可以回家了。
楼上说的对
下拉是要保证离底调,排除水底的影响;多拉几公分是要保证在近底调,排除线的重量对调漂的影响。
不是说要有多专业,多精确,至少你得知道原理吧,不然,一套调漂流程稀里糊涂撸完,下饵作钓的时候,你的钩是什么状态,是双钓躺底,是下钩触底,还是双钓都在浮空,你心里有数吗?双钓状态直接影响浮漂灵钝,什么时候扬竿能中鱼,你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那为什么是10公分,而不是5公分,15公分,20公分?
10公分是怎么算出来的?
不是算 意思就是让你调漂的时候离底 不要钩子落底了
10公分只是大约数,如你的子线长20公分那就下拉30公分左右,保证钩已离底。想知道调钓双钩在水底状态就要学好基本功,这个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明白的。
楼主可以去某宝买个漂桶抽空好好研究一下“半水调漂”的道理。
这个下拉10公分应该是避免水底有酱层,或者有枯草之类的东西,从而更好的保证调漂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下拉20还不是可以,总原则就是保证饵近底
这个你得去问说10公分那个人了。我的观点是无所谓几公分都行
看你用什么饵,蚯蚓就抓死口铅坠到底,饵料就离底十公分吧如果流水会有点走水的,兄弟这个调漂不是重点,关键是抛竿和打窝才是钓鱼的基本功,你能次次抛竿到水中同一位置么,你的窝料招鱼么,没鱼来调漂再准或是沒抛到位置,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