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原创纪实】龙江夜钓

3158js2015-01-22 12:23:03

5•12大地震后,由于大量工程建设需要,在不到100公里的龙江辖区河段,游曳着一百三十多条采砂船,由此形成了大量的围堰,岛礁,深潭,吸引着江中过客,休闲渔翁。

随着城乡灾后重建的陆续完成,人们更加喜爱平静快乐的野外休闲,尤其在盛夏,由于闷热难耐,傍晚时分都在江边纳凉散心。消闲的渔友不但晚晚如此,就连晨练也不放过:两把海竿打江中,太极推手听铃声。一旦上鱼,立刻引来围观和惊叹,无意间带动和壮大了垂钓的队伍,野钓的激情一浪高过一浪。

龙江的鱼类也算丰富,但随着阶梯式水电站的大量建设和环境污染等破坏,许多种类频临灭绝。江边野钓,主钓细鳞鱼。一来是江中主产二来吃口猛咬死钩三来响动大极富挑战刺激,因此对钓具和钓技要求不高,只要出勤高,一年百八十条,不算太难,大的三四斤,小的六七两。如果能在大暑季节钓上野鲤,那才算得上高手。野鲤力大势猛,刁滑奸诈,通身金黄,尾鳍带红----俗称黄金版,即便中钩,稍有不慎,也会逃之夭夭。

周末的傍晚,我们相约来到一个新的钓点----健民桥下大潭。说是大潭,其实是由采砂船采砂形成、船走沙聚、围堰而成一个巴掌形的水域,长七八十米,宽四五十米,最深四五米,周围围高两米左右。这个潭既有进水口,又有出水口,进水口约十米宽,深深浅浅地与江面相连。出水口不过一米的样子,水涨成渠,水旱成路,不直接通江,与不远处的一股江中分流水交汇后流向下面的湖心岛。湖心岛外又有一道分水岭,忽隐忽现,把江与湖心岛及连接着又分隔开。说实话,这儿正是一个乱水窝子,是大鱼藏身出没之地,谁不喜爱?但由于湖心岛淤泥遍布,难于立足,仅有一个钓位必须沿分水岭涉过二三十米齐腰深的江水才能到达,如在夜里,谁不胆颤?

真是:大江之中,一礁忽现,一夫当关,万人惊叹。

今天的潭里,来了十多个钓友,潭中江里各打几把杆子,挂上铃,三个一堆,四个一伙,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老行家今天仍然穿迷彩服。他麻利地装好爆炸食,再用火腿肠挂成葡萄钩,悠悠的一杆,等饵团入底后收直线,再立即轻轻抬竿,使饵团离开淤泥,然后紧线挂铃,远离钓位,招呼熟人,抽烟摆闲。

大家的抛竿大同小异,区别主要在饵坠上,有的死坠,有的活坠。由于远离钓位,我们几个都用死坠。

一阵忙活之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由向湖心岛方向望去,只见一个熟息的身影还在忙活。

问了问先来的人,岛上是谁,答曰;能是谁?还是潘师,早上就来了。

好功夫!

天完全黑了下来,一阵微风吹过,仰座在沙滩上,真是凉爽极了。在大家收拾头灯的时候,潘师走来了,还是老打扮,军雨衣,裤头,胶鞋,一轮烟官之后,又开始了新的话题。

突然,潭边我们的竿阵铃声大作,大家飞奔而至,是老行家的杆子在点头,扬竿收线,众人都问:大么小?

老行家边收线边回答:不大不大。说时鱼已溜至坎边,大家头灯齐照水边,却是一条二三斤的鲤鱼。

是直接飞鱼上岸还是下坎网抄?正在犹豫间,那鱼却借坎边乱石,用力一跃,翻身入水,脱钩而去---------

大家一阵怪呼。老行家自知失误,默不作声。想想前两天雨中三小时二尾八斤黄金版的记录,谁人能破?便又嘿嘿地笑了几声。

这一阵折腾之后,又一轮换饵抛竿,大家知道,惊了窝子,再难上鱼。

晚上十点后,一些钓友陆续收杆回家。

不一会儿,竿阵又响了一下,金老板跑在最前面,是我的竿在响,扬竿收线飞鱼,是一条三四两的细鳞鱼,随即放生。

还有六个钓手在坚持着。

到了子夜时分,又有三个人开始收杆。忽然,我和潘师隐约听到刷拉拉的几声铃响,便以为是其他三人在收杆摘铃,没有十分在意。可是过了一阵,从湖心岛方向又传来几声刷拉拉的铃声。不对,上鱼了,两人立即拿上抄网向分水岭方向快步走去-----------------

我随口问:用的啥钩?他回答,炸弹,换了三次食。

这潘师钓鱼却也笑人:用蛇皮口袋装袈裟。所有的竿、坠、架、食全部一口袋,一人一骑一袋,很整练。说到竿架,其实就是一根50多公分长的14号的钢筋,用时插入地下,只要拧开竿底座帽,套上去就行,这大概是最简易有效的架竿法了。他常用死坠,大坠大食。坠子用的是采砂船上的大号钢销子,重200多克,捏的鱼食大如拳头,也挂葡萄钩,火腿肠切割成小指母粗细二节来长,抛竿的时候总要说上一句:小的不要来。

我俩穿着拖鞋打开头灯一前一后踏入大潭的出水口。平时只有半尺深的水渠,今夜已涨过了膝盖。我有点不放心,就问了问,试过水来么?他说,试来,变化不大。

子夜时分,万籁俱寂,江声乌乌,夜色茫茫,水色茫茫,要涉水到达江心起竿,谈何容易。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有底了。因为平时钓鱼,他有两大爱好,一是抽烟,二是游泳。他水性好,凡是好的钓点,他总要下水试试深浅,摸摸水底的情况。寂寞难耐的时候,他就去来回横渡龙江,是出名的水鸭子。今晚的这个钓点,他早就摸熟了,摸透了。

这时,前面的潘师叮咛道,走好。不觉河水已没过大腿了走在分水岭上,一脚深,一脚浅,一脚硬,一脚软,心里还真有点不稳当。走了这么一阵,再也没有听见铃响,我便对他说:潘师,要不你一人去起竿,有情况再招呼我?

他说好。我问拿不拿抄网?他说算了。可是走出十几步后他又折了回来,对我说,还是把抄网拿上把稳。

我找了个水浅的沙梁上站好,看着他一步一步走向黑暗中的钓位。

几分钟后,传来了铃声,我知道,这是在扬竿收线。为了不出岔,夜钓我们一般都不摘铃。

我问了声,有么?他回答,好像有哩。

我再问,大么小?他回答,不大。

我问要帮忙么?他说算了,能成。

这个分水岭像个鱼脊梁,两侧都有三四米深,前方忽隐忽现直到没入水中。夜里起竿、溜鱼、抄鱼得分外小心。若是一个人,真还不容易搞定。

有好一阵了,怎么还没有拿下?我心里一阵焦急。突然,夜空里传来急切的叫声:快来快来。

我立即应了声,好,等着,千万不要上硬。随即大步快速越过齐腰深的水,走到他的左侧。

“抄网给我,牵住别动。”我又问他,鱼在哪个方向?大么小?

他说:左前方,不大,一个人不好整。

经他这么一说,尤其是“不大”这两个字,我狂喜的心情立刻平静了下来,一边检查着抄网一边察看脚下地形。白天忽隐忽现的礁头,这时已全部被水漫过,还有一把海竿的手把包括渔轮也浸没在水中。我调整着把脚下踏稳当后,对他说:照着我头灯指在水中的位置,慢慢把鱼牵过来。

他又扎咐到,小心点。

我心想,鱼又不大,小心什么?便下了狠心,决定闪抄。

平时我们抄鱼,一般不劳驾别人,一旦让别人帮忙,抄跑了大货,真个要后悔一辈子。就算自己没抄上,那也总比被别人抄跑了强,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袈裟不硬绑。用抄网抄鱼的方式最常用的就是让抄网入水,溜鱼至网中进而收入囊中。也有将抄网入水,通过反向运动来捕捉猎物的。总之抄网必须入水,潜伏在水中,不要将鱼惊吓。可是在夜里,一片漆黑,也就不需要隐藏这些了。

我盯着水面上的灯光,潘师不紧不慢地向灯光的位置牵来,顿时水面上的灯光中出现了一道一厏来长的鱼背鳍。

良机稍纵即逝,刹那间,我照准鱼侧用力猛然一抄,迅即升网抽竿,只觉网中之物沉甸甸的,拖至脚下,鱼开始猛烈的挣扎起来。我俩俯身一看,潘师失声叫到:这么大的黄金版,怎么水里感觉不来?

因为野鲤劲大狡猾,用自身的浮力带着200多克的坠子随线游动,所以始终感到中钩之物轻飘飘的,不是太大。我们握住抄网钢圈,将鱼抬离水面,任其挣扎,消耗体力。不一会儿,鱼不动了。因网大线硬,爆炸钩摘取起来也不太费事。

听到大潭那边汽车的发动声,我连忙向他们吼了几声。他们还不知道这边已上了大鱼。共同守了多半夜了,必须得让所有的人分享战斗胜利成果,分享冲击和快乐。

先是老杨听到了吼声,接着他又叫停了汽车,大家等在车边,期待着收获和喜悦。

我分开右手五指,插透抄网双面网眼,左手握把,拖着鱼走上了岸。回首身后的潘师,又一杆入水了。

江钓人又瞅了一眼鱼,估计着说,恐怕有五斤半。

还是老行家来过秤,5斤4两-----------龙江上又一个海竿黄金版单尾重量的历史记录诞生了。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钓点不错!!!!!!!!!!!!!!!

很久以前

果然很金很黄。。嘎嘎~~

很久以前

谢谢鱼乐斑竹赏评鼓励。

很久以前

详尽细致 简直有如纪实小说 赞一个

很久以前

原帖由 卷土重来 于 2011-6-28 02:21 发表 [attach]2322362[/attach]详尽细致 简直有如纪实小说 赞一个 是向这个方向的努力的一种尝试,谢谢。

很久以前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俺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的!

很久以前

才知道龙江的鲤鱼更不错。

很久以前

原帖由 荷塘月色 于 2011-6-28 09:33 发表 [attach]2322363[/attach]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俺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的! 谢谢鼓励和支持!

很久以前

谢谢楼主分享你的精彩过程。

很久以前

原帖由 毓民 于 2011-6-28 09:41 发表 [attach]2322364[/attach]才知道龙江的鲤鱼更不错。 龙江上钓出的最大的野鲤鱼重量不超过8斤,细鳞鱼不超过4斤,每年也就钓出二三条,十分难得。五斤以上的野鲤属于元帅级别的领袖。谢谢斑竹赏评鼓励。

很久以前

鲤鱼真黄,漂亮!长江鲤鱼都是发白的

很久以前

谢谢林总赏评鼓励!

很久以前

原帖由 11383905 于 2011-6-28 11:19 发表 [attach]2322365[/attach]鲤鱼真黄,漂亮!长江鲤鱼都是发白的 我也很奇怪,一条江里,鲤鱼是金黄的,而细鳞却是银白色的,反差实在太大了!谢谢鼓励!

很久以前

楼主文字功底真是不赖,一气呵成交代的详尽,支持一个,绝对好文字!绝对的好鱼!

很久以前

谢谢楼上朋友的鼓励支持。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