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和老冯在运河边玩了将近两小时,我没有探钓,因此钓得浅,鱼小且多,但老冯在打窝前在浅处探钓了五分钟,在浅处找了个深水潭。最终野鲫明显较大,都是二三两的家伙,我大多都是一两左右,可见打窝前探钓特别重要,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图一是我钓的,图二是老冯钓的。
当然关于深水浅水怎样选钓位,古代就有很多口绝。“深水找坎,浅水找潭”,“都是浅水找深处,都是深水选浅滩”,“涨水钓草边,落水钓草间”。“深水耐等大鱼到,浅水获快出仔苗”,“深水鱼大出鱼慢,浅水鱼小出鱼快,不深不浅钓鱼好”。深水出大鱼,但是鱼少而且上鱼慢。浅水出鱼多,相比较一般规律就是个头比较小,而且品种杂,上鱼多而快。各有特点,以适合自己的所求喜好而选择取舍。
那么为什么要打深呢?我认为:
1、大鱼多游藏在水深之处,尤其是在夏季水温比较高的时候,不少大鱼都会到深水乘凉。
2、水深光线暗、安静、距岸远,所以对鱼来说干扰少,安全感强;对于淡水鱼来说,大部分鱼种都是怕光的,更喜欢光线暗和水透明度不高。
3、水深之处水草等植物少,钩更易落底,饵更易被鱼发现;
4、冬夏季节深处的温度对鱼比较适宜,容易聚鱼。
那么为什么又要打浅呢?本人认为:
1、浅处水生植物较多,更有利于鱼(尤其是生性胆小的鲫鱼)隐蔽藏身;所谓钓鱼要钓草,就是这个原因。
2、浅处微生物丰富,是鱼觅食的主要场所;各大水域中深水区是没食物的,食物只存在鱼浅水区。
3、浅处是鱼类产卵的地方,每年春夏季鱼类繁衍的本能促使它向近岸浅水靠近;
那么有的钓友就要问了,说了半天不都是废话吗?当然要钓大的了。事实上上述二种观点都有道理,而且鱼类的活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大部分鱼都有早晚游到浅处近岸觅食的习惯,而白天待在深水处等,所以本人主张不宜固守深浅,而应该根据野外自然水域的具体情况作出钓深和钓浅的抉择。
所以本人建议:
1、选择1.2-1.5米深度且水生植物较多的地方,因为植物密布使得水下光线较暗,降低鱼对岸上动静的警觉性;
2、按浅中找深的原则选择距岸4-5米的洼处;
3、布窝时深浅兼顾,以浅为主,达到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效果。
最后总结为一句话:浅中找深,深中找浅,芦苇根下多藏鱼。
最后祝钓友大鲫大鲤,爆护连竿!
另外:附上中午下雨期间一个半小时的渔获:
你这是狂拉的节奏
大师用多长的杆子现在?
景美水美鱼美
还行,基本一小时三四十条
谢谢赞美!
都是暴护
又是首页的节奏,赶紧爬个楼!等我搬个椅子
谢谢分享!!!!!!!!!!!!
一个小时三四十条 厉害
鱼资源还行
市区附近就没这么好的资源
哪个地方?下次我去玩玩
首不首页无所谓,主要是分享乐趣!
掘苴运河
顶你上首页
安逸
本来也想出去浪,大风大雨还是在家歇着吧!看你鱼货真过瘾。
我是雨停后弄了一个半小时
谢谢支持!
冬春,一般静水处,我寻1米左右水深,不超过1米5的挺水植物边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