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方野人 于 2012-8-13 08:31 编辑
夜钓黄嘎河鲶的总结黄嘎是福州人叫法,顺昌人叫它黄安姑,此鱼肉质细,骨刺少,是上等的河鱼,上两的鱼基本上30元以上一斤。河鲶福州人叫它黄沉,这是意译,可是汉语标音居然没法表示,用英语的音标倒可以, [wʌn][ten]。闽北称它为狼鱼,这很形象,它可真是水里的狼,比黑鱼还凶猛。其中较小的一种叫菜花狼,这也形象,这鱼上有花纹,菱形,一般四两大的鱼即可产卵。黄沉比黄嘎大许多,大的几十斤,只见过。我钓过两头一斤左右的,都已有卵,估计也是菜花狼。此两种鱼都是夜里出来的。但涨洪水时水较混时白天也出来。这两天苏拉台风给福建北部带来充沛的降水,河水猛涨,水色稍混,这是白天钓这鱼的好时机。在小河或小沟与大河交接的喇叭口处,用蚯蚓,水流急的话用绷尖钓,即不用标,加大铅坠,把饵甩出后线要绷直,看杆尖。此两鱼吃的都凶,基本上都是杆尖猛的下拉,然后是抖动。河鲶更凶,因其体形大,杆尖直接下沉,基本不回弹。钓获河鲶即使是四五两的鱼也不要去飞它,当把河鲶拉出水面时其会挣扎,一甩头即有可能把嘴给拉豁了。主要是它吃的猛,实际上它并没有吞下去只是咬在嘴边,基本上钩是挂在嘴边的,多半是点皮。正确的做法是把它拉到岸边,直接拉上岸。以前看过文章说河鲶不要去溜它,其实也不对。有时必须去溜它,碰上子线0.6鱼有近一斤,直接拉它上岸肯定一蹦就断。我有次用这么小的线钓获一9两的河鲶,即溜它二分钟,最后把它弄翻了,拿回家都养不活了。这样拉上岸时它基本上不会蹦。实际上没有人会是专门钓河鲶的,基本上是去钓黄嘎,偶中河鲶。这两种鱼都吃蚯蚓,蚯蚓是最好的饵,蚯蚓有几种土红蚯蚓、黑蚯蚓(落叶下很会跳的那种)、大平二号。以我的经验大平二号为首选,其味道浓,在水里存活时间长,肉嫩,轻提杆即可钩中。土红蚯蚓个大,目标大,但用它必须用大钩丸世五号以上的,最好用7号8号,串的时候多对穿几下,把蚯蚓大部分挂在钩上,留下尾部1到两厘米。黑蚯蚓也嫩,但它脆,鱼稍咬即脱落了。一般不选它,如用它就要常看钩子,免的钩子空了仍在等。夜钓黄嘎两种钓法,一是绷尖,杆头固定夜光棒;一是在普通立标钓,浮标上固定夜光棒。两种钓法各有千秋,绷尖适合水流较急的地方,灵敏度稍差,遇到有小鱼的地方常空钩而不知,用此方法要把杆子水平固定摆放,杆尖距水面约1米。立标钓比较灵敏,但不抗水流。适合静水深潭,或水流不急的地方。在水流不急处用立标钓一定把水线长度超过水深,这样铅附到底,可以拉住浮标,或者使浮标随水流移动变慢,但也不能水线拉太长,那样标无法立起,则看不见夜光标。如是静水则一定注意要让铅坠到底,不然看着标未动以为是到底了,实际上并未到底,那是钓不到黄嘎。夜钓强调“变”,即如在深处没鱼,则到浅处试。底钓没鱼则钓水面。不要死等,各处的位置深浅不同,可分段钓,即这段水域用某深度,另一段水域则用另一深度,即常变标的深度。我有次在岸上钓了一个多钟头没有什么鱼来,即到一运沙船上钓,一下标即中了大鲶。多备钩,黄嘎吃的深,与其花时间取钩不如换钩。因要换钩,则钓组不要用8字环,而应该用别针。中鱼后可直接解下钩的,如是8字环则要剪线。有人说别针与钩绑的不紧密,那只是我们图方便直接挂钩子造成的。但我们也可以像穿8字环那样挂钩,一样可以紧密的连在线组上。要带鱼护,用水桶装鱼不可取。夜钓时间都较长,水桶里的水并不能保持长久的含氧。多半会让鱼死亡。用鱼护也有个问题,即黄嘎的刺会扎到鱼护上,取不出鱼,出现这种情况是直接把刺给折断,黄嘎的刺很脆,用手折断没有问题。另一个避免取不下鱼的方法是把鱼护从水中取出后立即把黄嘎从里面用手抓出,不能用倒,用倒的话肯定扎在网上。我通常桶与鱼护都带上,因桶可装些水洗手,另钓完后可装鱼回家。蚯蚓的使用要每中一鱼即换,黄嘎会分沁粘液沾在蚯蚓上,再用它半天没鱼吃。把用过的蚯蚓丢到水里当诱鱼用。当然如蚯蚓不够用,也不是不可以一条蚯蚓钓几条鱼。
福州人, 喇叭口, 黄安
学习了。。。。同时来个沙发。。。不过我们叫黄姑
鱼获不错,不过我都没用过8字环,还有几天才能去购买鱼具。
方言读音用通用的国际音标来标示都读得出来
学习了。。谢谢楼主。。
学习了,不错的帖子。
钓的都是上等货色,不错不错,学习了!
蚯蚓是王。谢谢分享!
这个非常给力,学习了。。。。。。
额呵呵呵呵,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