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事,发了一篇关于漂型的草贴。有钓友让我发一篇关于行程漂的帖子。既然有需求,那就来吧。
什么是行程?从你拉饵,抛杆出去,饵料接触水面一直到饵料到底的这个过程,就叫做行程。行程可以用浮标的漂型来刻意达到,也可以通过子线和铅皮座的合作形式来完成。先说第一种。
那么什么样的漂型适合钓行程呢?答案是圆球型。圆球型的浮标,漂身直径很大,没有肩。我们知道,一个圆球体跟长方体或者梭子型的物体同时丢下水,圆球型的物体肯定是最后才到底的。因为他的直径大,没有肩,入水后的阻力是最大的,阻力大了,下降的速度自然就慢了。当然了,一般我们用的枣核漂,都有行程,只不过,要说专业的行程漂,非圆球型莫属。
怎么样通过子线和铅皮座来增加行程呢?我们用的台钓线组,是7+1的配合,铅皮座上下两个太空豆,你不用它的时候,一无是处,你要想用了,那就是变废为宝。假如你今天去钓鱼,在垂钓的过程中,你发现,鱼儿都没在底部,而是在水中层或者在离底一点的位置。你刚好又没有这种打行程的漂,不要急,假如这时候你的钓的水深是2米,浮标长度是40,那么下面的水线是1.6米,这时候,你只需要把你的铅皮座拉起来,拉到80-1.5米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来拉多少,拉到漂座下面也是可以的),如果你拉到1.5米的位置。那么你的铅皮座距离漂座是50公分,正常思维来说,50公分就是钓浅水,这时候浮标翻身是极快的。你的子线长度这时候已经达到了1.5米了,然后这个时候,你的饵料下沉速度,已经没有了铅皮来带动,只能靠饵料自己去下沉。子线长了,饵料下沉摆动的时间就长,下底就慢了很多,行程就形成了。
我在钓黑坑的时候,如果鱼情不明,口差的情况下,我都会把铅皮座拉起来20-30公分,让饵料摆动更多一点,这样也能出发鱼儿的捕食性。当然了,钓无定律,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取得好的鱼获。
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哈哈],点击[ http://pinyin.cn/e179392 ]查看表情
附上两种行程漂的照片。
‘蚂蚁上树’的最佳搭档
漂长近50㎝,白色,橙绿色碎目,吃铅1~2克的一组有么?
行程漂吗
当然。漂身长度2.5㎝以内。
这个小枣核漂抬竿带水很厉害
那个小枣核是水皮漂,10公分
我有两支这样的球形(石斑)我还以为是海钓用的!
阿波是海钓用的啊。
图上两支怎么买?
自己用的,不过有需要浮标的话,可以找我。
啥意思啊!你不是推销浮漂的啊!
我自己做。
圣法师B007木头的49点几的长度
赞一个,又一个问题请教 带加粗目的浮漂是不是灵敏度略逊一点,加粗目是怎么做的,不会是多涂几遍漂尾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