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钓鱼至今一年左右吧,可以说是从小白到略有小懂,唯独对调钓这方面有所喜爱,喜欢研究研究,所以还专门买了个漂桶在家琢磨。
都知道浮漂是我们钓鱼人的眼睛,水底鱼口信号都会反馈给浮漂,知道双钩及饵在水底的状态,才能让我们钓的明明白白。不会糊里糊涂。
做钓时一定要知道线组重量,单钩重量,单饵重量才能让我们钓鱼时心里有底。现在是秋季,鱼口轻,就拿一个底钓鲫鱼的漂,吃铅1点3克的漂,袖4钩,拉饵说说吧。
首先重铅找底都会,离底带双钩调调目应该也都知道的,打个比方今天我们带双钩调个7目,去掉子线双钩,漂上升至13目,我们可以得出单钩重3目,挂上子线,回到调目7目,单钩拉个正常大小的饵入水测饵重,下压漂至2目,这样我们可以得出单饵重5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单钩3目加单饵5目共8目重量。这里着重说下去掉子线的那13目线组重量是专门为子线双钩及饵重服务的。
抛杆入水上推漂至一目,我们可以算出13目减掉上钩饵8目再减去钓目一目,余4目,这4目漂尾浮力是专门为下钩饵服务的,这时上钩100%是悬着的,下钩呢?就是那4目的漂尾浮力牵制着下钩饵8目的下压重量,状态为轻触。
推漂至二目,我们也就知道了,13-8-2等于3目,这3目漂尾浮力也是为下钩饵服务,,以3目漂尾浮力牵制下钩饵8目下压重量,此时状态为上钩悬,下钩中触。
以此类推钓目,我们都可以得到脑补到钩饵在水底状态。下图是我简易的草稿图,大家将就看下。
脑补过后大家是否知道应该怎样应对水情和鱼情了,是的,静水时我想极灵,微灵,不灵不钝,微钝,及轻微走水时我想极钝,子线弯曲弯到什么程度,和八字环触底(小跑铅)都能做到心知肚明,随心所欲。
此贴只为交流,并不存在卖弄。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点拔
钓鱼界的学术大咖
理是这么个理,写得很不错,倒是水的深浅,密度,饵料的大小,线的密度粗细,这些因素也是要考虑的。个人补充一下吧,单饵如果压五目,鱼就饵虽然很灵,但是这时候子线会因为饵的重量拉的很直,挡口问题就来了,会出现经常有口打不到的情况,所以饵料的密度一定要控制好。再就是个人野钓时经常双钩间距在1-1.5cm,调几钓几用得多,比如调二钓二就特实用。
是的,野钓钓个不灵也不钝就好,有鱼无口钓灵点,有口无鱼钓钝点
赞一个
牛逼,大师
线组漂的大小流水风吹关系也很大
不够准确,带钩调7,单钩3,单饵5,钓到5目一线上钩饵轻触底
恩恩,由于地形,水深及天气影响肯定不会百万百准确,但至少心里有点底。不至于迷糊
有钩距,下子线可以弯的时候可以不怎么消耗浮力
都是大师。
好帖子!!我感觉湘江那么陡的斜坡面,不存在找底一说
所以,1到13目你都可以钓,知道状态就好
冒搞清过,找底也是比调目高就算了,好像钓鱼也极少比边上的人钓得少
真是用心了!
一目了然,清晰直观
如果单饵重13目呢
又或者单饵重一目呢
13目线组浮力减3的钩重减13的饵重减你的钓目,已经是负目了,无论你钓几都是双子线弯曲,越钓的高越弯,到14目八字环到底
饵料密度是如何掌控的?
单饵一目,单钩带铒就4目,13减4减4得5,你得钓6目才下钩轻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