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远的虹 于 2013-3-24 11:18 编辑
(渔谚谈春钓(一)
渔谚,是古今垂钓者实践中某一个侧面宝贵经验的总结。 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地域性,不能完全照搬, 但参考是必要的。钓友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灵活运用。
“立了春, 鱼儿满塘奔。” 这句鱼谚对我国北方地区来说就不准确了,而我国江南立春后,万物复苏,“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堤岸杨柳吐出嫩芽, 如烟如雾, “江南水暖鱼先知”。鱼儿从严冬的潜伏中苏醒, 离开深水区到处游戈觅食, 以补充蓄卵所需要的充分营养,这就出现了“立了春, 鱼儿满塘奔”的喜人景象, 提醒钓友可以开始春钓了!
“春雨鱼满塘(夏雨不吃钓)”。“立春”后接着便是“雨水”季节的到来,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将结束了大雪纷飞而开始下雨了。春天下雨, 气压并不急剧下降, 雨后带入水中的氧气反而大大增加。春天也很少见到大雨, 都是牛毛细雨, 下雨后气温也不会急剧下降, 所以春天下雨, 池塘里鲫鱼、鲤鱼更喜欢活动,满塘游戈,上钓率更高。
“惊蛰鱼儿动, 鲫鱼吃钩凶。” “惊蛰”、“春分”到来, 进入仲春, 气温逐渐升高。 鲫鱼为蓄卵、产卵、 补充营养, 吃钓更加凶猛。又有“春鱼吃钩快似箭”; “菜籽开了花, 钓鱼只管拉”; “春钓桃花开, 秋钓桂花鱼”; “桃花开旺季来”之说,这期间已进入春钓旺季。
“清明到谷雨越钓越欢喜”; “阳春三月好钓鱼”;“清明前后百鱼抢钩”。 这才是钓鱼人真正的第一个黄金季节的到来!
渔谚谈春钓(二)
渔谚说:“春钓雨雾夏钓早, 秋钓黄昏冬钓草。” “春钓雨雾”这句渔谚在早春是不太适宜的, 早春还是要选晴天、晴间多云、或连续多日阴天, 气温较稳定的天气出钓。而到了仲春、晚春这种细如牛毛、 如烟若雾、和风细雨就是大好的钓鱼天气了。下雨本身对钓鱼并无明显影响,关键是下雨时的气压水温的变化, 对鱼的摄食有决定性的作用。春雨气压并不急剧下降, 雨后溶入水中的氧气反而大大增加,几场春雨过后溪流汇集着雨水冲刷下来的有机物源源不断注入塘库,雨水的温度较高, 在略浑的水体和那如烟如雾的细雨掩蔽下, 鱼儿更加大胆觅食。这就是“春钓雨雾”、“春雨绵绵,钓无绝日”和“和风细雨不须归”的道理。
“春钓东南风,秋钓西北风。” “春钓东南风, 时伴小雨和轻风。” 这两句渔谚充分说明了风向不同与鱼摄食强弱也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大陆一般情况是:东风多雨, 南风湿热,西风干燥, 北风寒冷。 春天多刮东风或东南风, 这时水中溶氧量高,鱼儿好钓。春天若刮西北风, 干冷少雨, 水温寒凉, 乍暖还寒,一遇寒潮鱼又退回深水,不大吃食,鱼的吃钓率就低。 但到了暮春无论北风、西风都可垂钓。
无论何风向、风力太大都难垂钓。一般晴朗天气无风垂钓最好,一至三级风也不错。西南风风小难钓,二、三级西南风在下风口钓,有时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早春向阳钓午时,仲春迎风钓全天。” 这句渔谚说明了春天钓鱼出钓的时间,早春因气温还较低基本上还是按冬钓的时间出钓,选风和日丽的晴天中午,找背风向阳、深浅水交界处下钩以钓离窝之鲫,而到仲春以后日丽微波、和风细雨、阴而不冷,那就是“春钓无绝日”了。天天都可钓、全天都可钓,至于“迎风”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运用了。如一、二级轻风迎风固然好,若四级以上大风波滔汹涌漂都看不着还能钓迎风吗?当然要选侧风或背风钓了。
渔谚谈春钓(三)
渔谚说:“要想钓鱼好,地势很重要;三分靠钓技. 七分把窝找。 ” 可见选好窝点是钓鱼成败的关键。“春钓滩、 夏钓潭、 秋钓荫、冬钓阳。 ” 还有“春钓库尾秋钓荫”、“春天发水鱼儿走上滩 ”、“早春中午钓深潭. 暮春早晚钓浅滩”、“春钓弯……”等. 这些鱼谚都充分说明春天多是要钓浅、钓滩、钓库弯。
首先说“滩”。 是指在某一片水域水比深水要浅, 普遍在两米以内的水域。 “弯”是指平直河岸的凹处, 弯中之水通常比较静、稳, 水中杂草较多。
气温逐渐升高, 太阳照射水面,80%的热能被1米以上的水层吸收, 比深水区温度要高得多,所以1米左右的浅水区温度比深水区的温度要高得多, 适宜鱼类生活的水温条件。沉静一冬的鱼儿随着春天的到来, 纷纷离开水较深、水温相对稳定的越冬窝点,游向水温随气温变化较快的浅区、岸边,这里同时苏醒过来的水草、虫子也较多,这便给鱼儿提供天然饵料,故在浅水区、岸边施钓,常优于深水区。但在钓浅水区、岸边时还要注意“一日三迁”, 即早、仲春早晨和傍晚略钓深一点,中午宜钓浅一些,到了暮春、初夏. 那就要“一日三迁早晚钓边了。” 这就是对鱼谚的辩证运用。
鱼谚说“春钓草间秋钓水边。” 鱼类大多有爱草的习性, 因水草的嫩芽、嫩叶及聚集的浮游生物是鱼儿的主要食物。春天鱼儿进入繁殖期, 在此期间,雌雄亲鱼成群聚集, 产卵繁殖,为了使卵附着,便于孵化, 鱼儿会找有藻类、水草、水中的树桩、枯枝这类场所成群结队,为生儿育女忙碌。还有鱼儿胆小怕惊扰,水草可供其躲藏,所以鱼儿和水草有了不解之缘,故草间是春钓钓点的首选。 但也不是什么草都好钓鱼,要找有草不太密、草多有空隙、 水面草盖严、水下空一片的有草水面,徜若水域水草极少,哪怕只有一簇水草, 几根枯枝也是好的。钓点定在这样地方,定比没有水草的地方获鱼多。鱼谚又说:“钓鱼不钓草, 等于瞎胡跑。 ” 这句鱼谚更说明四季钓鱼都当首选有草的地方来定钓点。但也有特殊情况, 如阴天、雨天,草间又不如亮水好,所以开篇就强调了鱼谚的灵活运用。这要靠钓友们在实践中做个有心人,多学习, 多实践,多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钓技不断提高。
“春钓活……”包括三个方面:钓域要活、钓饵要活、钓法要活。
“钓域要活”,就是钓位要选在进、入水口附近, 这里的水有一定的流速, 形成了活水,活水溶解的氧气多,水中的鱼儿较活跃,食欲旺盛,加之游动戏水不断地活动, 自身消耗的能量必然会增加,觅食、抢食的现象也会增多, 故在活水区域施钓往往比在死水区域获鱼要多。
“钓饵要活”, 春天以钓鲫鱼为主, 钓饵当首选细小鲜活的红蚯蚓,整条挂钩,挂钩时把头部留出一粒米长剌入,穿至尾部也留出一、二粒米长在钩外, 使其头摇尾摆,诱鱼吃钩, 当钓一会儿无鱼问津时,蚯蚓也不大摆动了甚至死了, 这时要么换新蚯蚓,要么想办法让它“活”起来, 方法就是拿起鱼竿, 进行“提”、“拖”、 “提”,就是轻轻把钩提离水底约10厘米左右,再慢慢放下。 “拖”就是将竿平向左、或右、或岸边轻轻移动10来厘米, 停一下再继续,“提”、“拖”结合。总之,让饵动起来, 使活饵更活, 死饵变活,戏弄逗引,再狡猾的鱼也经受不住如此诱惑,必会上钩。
“钓法要活”, 春天天气变化无常, 鱼的活动场所多变,这就决定了垂钓方法也要多样化。 如天气晴朗,最高温度达到20摄氏度左右时, 宜钓浅水。 若气温骤然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就要在深水里下钩。 钓浅以长竿短线挂蚯蚓, 悄悄将钓饵递进钓点不致将鱼惊走为宜;钓深用齐竿线甩大鞭钓法,以将钓饵送到较远较深的位置。 还有在挺竿植物空隙间、草洞里长竿短线戳空、戳洞钓,既可底钓也可浮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春天钓无定法,贵在随机应变。”春天钓鱼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月三(农历)鲤鱼上河滩”。 这句渔谚说明清明到谷雨这一季节,自然界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水中多种微生物已大量繁殖, 鱼类的活动能力大为增强。 此时鲤鱼已近产卵,纷纷游向岸边浅滩, 一为大量觅食补充营养,二为近岸寻找产床以产卵。鲤鱼繁殖期, 我国南北方温差很大, 时间先后有所不同, 较确切时间须向当地有经验的钓友请教。从水温来说, 一般是水温达到17——20摄氏度左右为产卵旺期,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在此期间, 雌雄亲鱼成群结队,相互追逐,俯首翘尾, 扇鳍扭躯,戏水剪浪,交配繁殖,为生儿育女忙碌, 为了产卵使卵籽有所寄托, 它们必然近岸寻找有澡类、水草、农作物桔杆、沉在水底的树桩树枝等附着、孵化, 加之产卵前后,鲤鱼食欲非常旺盛,看见可吃的东西就会不顾一切抢食, 何况有水草的掩蔽,它们也就更加大胆摄食, 所以在此期间垂钓, 不论在湖泊、水库、河川、堰塘都要把钓点选在近岸浅滩有水草、杂物等适合它们产卵的环境下钩,战果一定辉煌!
学习了,谢谢分享
不错,谢谢分享。
板凳也可以、、、舒服
学习了,很实用!
我是来看贴回贴认真学习来的
我是来看贴回贴认真学习来的
学习了,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学习了。
很给力。谢谢分享
学习了。。。。。开心就好
我是看贴回贴学习来的
不错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