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湾渔村位于南曹乡往耿庄去的路上,离郑尉路不远。他是典型的沙底自然坑,大小四个坑形状各异。由于该钓场有定点接待业务,所以不以钓鱼为主,而是将之作为副业,在不影响餐饮生意前提下,提供垂钓服务。它的鱼是为食客专门储备,大的有些,但多为小鲤小鲫,就是根据不同需要随时取用,因而,每年都会补充大量小家伙。它放到坑里的鱼从来不喂,任由它们自由生长,加上自然的坑塘环境,形成了那里鱼儿的特质---自然、绿色、无污染。2010年7月,经朋友介绍对那里产生了兴趣,于是便在一个周末约上钓乐,我们父子三人组初次来到了这里。不知是地方冷僻、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上午十点多,这里还没其他钓友出现,再看看这里的自然环境,感觉不应该如此。于是,便向老板了解了情况,老板答得也干脆:“不指望这,主要是接待吃饭。吃饭的想钓就钓会儿,不钓吃饭走人。”言外之意:钓鱼不挣钱。见我们这会儿来到,便又明知故问道:“吃饭不?”我说:“吃呀,吃了饭还钓,玩一天。”“那中,先玩吧,一会儿把饭报报,还准备。”老板乐呵呵说道。我指着媳妇儿和小妹,对老板说道:“饭菜她们点,我们只管钓鱼。”之后,又向老板了解了鱼情,老板一一作答,便各忙各自的事了。七月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侯,我们一边做着准备工作,一边眼观鱼塘,见水面浮起了一层鱼,鲢子居多,都在大口大口地吸氧。“这鱼能吃食吗?”我自言自语道。钓乐说:“够呛,天太热,他这里也没制氧机,水里缺氧啊!”“不管它,反正是头次来,试试再说。”我答道。就这样,我开始下竿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只是零星上了几条二两左右的小鲫鱼,转眼吃饭时间到了,于是便都起身吃了饭,过程略去。待吃了饭,我们再次坐定钓位,我决定试着钓浮,于是重新调整线组,钓乐则重新开了素饵,之后大家继续。也正是这样的调整,效果很快出现了,上鱼速度明显加快,见有了效果,我们三人都采用了素饵浮钓的办法,三两以上的大鲫鱼、小鲤鱼随着竿起竿落频频被钓了起来。一下午,每人都有几十条的收获,真是难得的一次畅快练竿呀!考虑到小鱼的食用价值,我们不约而同把钓起的小鲤全部放回了鱼塘,这些可怜的小家伙应该长得再大些,现在殒命实在可惜。(未完待续)
路过,顶起。。。。。。
谢谢分享,木分后补
楼主是纯粹的文字记者
天天来欣赏 大剧
谢谢分享,路过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