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已为人父二年,趁着春日的美景,初次带着老婆孩子举家出钓,一为满足自己的钓鱼目的,二为一家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那天我们去了当时的东郊,现为郑汴路东建材精品广场附近的一处鱼塘,当时那里还有广大的农田,其间散布着几个鱼塘。那天午饭后,我们一家三口便出发了,到达鱼塘应该是一点多钟。四月份的天气阳光明媚,天蓝蓝、草青青,气温适度,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我按照从吴老先生那里学来的一套方法,按部就班地开始做准备工作,打窝、架竿、调漂、找底,完成了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在我做准备工作开始不久,又来了一家三口,小孩与我儿子大小相仿,也正处在呀呀学语、步履蹒跚阶段,十分可爱。两个老公忙着钓鱼,两位孩子妈一边照看小孩,一边唠着家常,气氛非常和谐融洽。我在做完准备工作后,便率先开始了试钓。根据钓谚,那天我选择的钓点较浅,水深在1.5米以内,搓饵钓底,属于典型的春钓滩技术运用。在连续抛竿后,浮漂开始出现明显吃口动作,随着浮漂连续的下顿后,又被缓缓地送了上来,在上送超过调目后,我果断提竿,一尾四两左右的鲫鱼被钓了上来,两家人欢欣鼓舞,吵吵嚷嚷着把鱼摘钩入护。之后,我这边上鱼不断,大都在三辆以上、半斤以下,连续钓了有七、八条。此时,与我相距5米左右的那家老公还未有一条斩获。在看我又连续上了两三条后,终于忍不住了,放下竿子走了过来询问情况,他见我的窝点内鱼星泛起,便问道:“你打窝了?”我答:“是。”他又问:“用啥打的?”我说:“自泡的酒米。”说着,我把剩下酒米拿给他看,他抓在手中闻了闻,说道:“酒、香油?”,我说:“还有丁香。”他说:“效果不错,回头我也弄点试试。”说完,他就回到自己的钓位接着“干活”去了。因为当时钓鱼对线组了解不是很多,要求也没有现在这么精细,除钩子对目标鱼在使用上有所区别外,基本都是粗竿大线。那时候我使用的是一支8.1米碳素竿(前文有介绍),为了不钓那么远,我是缩着底部三节竿子在钓(在缩着的竿节处用透明胶布固定)。由于竿线足以应付半斤以下的大鲫鱼,所以,经常飞鱼上岸,加上那时提竿技巧掌握不好,飞上来的鱼往往会因力量过大被甩到身后,摔在地上“啪啪”作响,十分搞笑。也正是在这种频繁的上鱼景象刺激下,那家老公越钓越着急,嘴里不断地为不上鱼发牢骚。约5点多钟的时候,我这边已有20多条的收获了,已经没有再要鱼的欲望了,于是,便招呼那伙计过我这边来钓。那伙计也真憋不住了,提着竿子就过来了,下竿不久就开始上鱼,并且条条都是标准的上送漂相,识口特别轻松。他的提竿也不咋地,其中有一次飞上来的鱼竟然在脱钩后砸在5米以外的墙壁上,起竿的力道可想而知。约六点多,两家人结束了这次三加三的愉快邂逅,带着满意的心情各自踏上了归程。(未完待续)
沙发坐下,欣赏了
钓鱼就是快乐的事
美好的回忆 暖暖的亲情
期待下一次的精彩
带动回忆中......
谢谢分享点评[attach]2256241[/attach]闲来钓鱼客天冷,钓不成,只好侃侃大山了。上网览帖也不错,呵呵....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12-9 11:48
西郊帮_★_山鹰 发表于 2012-12-9 11:08 谢谢分享天冷,钓不成,只好侃侃大山了。上网览帖也不错,呵呵....
有头没尾啊点评[attach]2256242[/attach]闲来钓鱼客连载,一贴一个钓行故事,慢慢看吧,二十多个呢。呵呵,谢谢阅读!详情回复发表于 2012-12-11 18:56
lee0509 发表于 2012-12-11 17:10 有头没尾啊连载,一贴一个钓行故事,慢慢看吧,二十多个呢。呵呵,谢谢阅读!
谢谢楼主分享 开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