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钓友经常问:在施钓过程中,饵料状态和味型哪个更重要?其实这是一个二者间辩证关系的问题,要统一看待和结合使用,不能割裂开运用。所谓状态是指饵料的形态,如粉状、颗粒状、糊状,和物理性状,如挥发能力、扩散能力、溶散速度等等的总称。它主要体现在饵团大小、软硬度、比重即溶散效果上,对鱼来讲就是它适口性,就是吃下吃不下,多长时间能吃下。味型主要是指鱼饵的化学性状,即不能通过物理性状表现出来的那部分性状,如味道。味道是鱼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状态一样不可或缺,它主要体现在对鱼的嗜口性上,就是爱吃不爱吃。理解了状态的和味型的基本概念,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状态和味型对于饵料而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使用上除应遵循“春腥夏淡秋香冬浓”这一基本味型规律外,还要辅以饵料状态的调整,确保饵料到达所需位置。一般而言,在饵料味型合适时,更要注重饵料的软硬度、溶散性和附钩性,才能避免事倍功半的不佳效果。如要避免小杂鱼干扰,不致造成饵料被其半路截杀,可以适当加大饵团、减少纤维、增强粘稠度(硬度),确保饵料到底。再如在鱼口不好情况下,应该考虑鱼的适口性,采取主动变化措施,把鱼饵进行软化、减小化,让它入口更方便。至于快鱼用拉饵,慢鱼用搓饵的道理就不再过多说明了。总之,在实际运用中一定要正确把握好饵料状态和味型的辩证关系,多观察、多总结。依据适口性和嗜口性原则及时调整、正确应对,做到善于变化,灵活应用方为上上之策。一点拙见,仅供参考。谢谢!
学习了,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学习了
谢谢分享。学习了。。。赞一个
谢谢分享!!!!!!
楼主的帖子,太精辟了....
谢谢分享,学习了
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