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江南访钓日记之夜 今日更重游

西方蜘蛛2015-01-16 07:32:24

本帖最后由 闲来钓鱼客 于 2012-4-13 13:54 编辑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读着白居易《忆江南》的这句诗,想必一定会勾起你对“小桥流水人家”那幅美好画卷的记忆。一周前,出于公干有幸再访江南,由于爱好钓鱼的缘故,使我这次江南行多了份使命感。认为有必要透过笙歌美景,用钓鱼人的眼睛重新打量一番这个人间天堂,从中寻找钓者的诗韵、渔者的萍踪。由于航班推迟,到达杭州时,天色已近傍晚,加上地理位置因素,天很快就黑了下来。这次,虽然不是我与杭州的初夜,她的诱惑仍然那般强烈,心中有着迫不及待的躁动,急不可耐地扑进她夜色斑斓的怀抱。饭毕,带着酒意走上杭州街头,抱着侥幸打听周边环境,试图寻找水的所在。在一个水系发达的地域,很多与水有关的问题,答案的得来似乎比在其他地方简单了很多,不要梅花三弄,只须朱唇一句,问题迎刃而解。在酒店一路之隔便是杭州的护城河—贴沙河。据网上介绍:贴沙河,在昔日杭州城区东界,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开凿。以宣泄钱塘江潮水,守护杭城。古时因沙聚河滩,相邻几条河曾统称沙河,俗称贴沙河。南宋时,分称里沙河、外沙河、后沙河。明清两代,贴沙河仍通钱塘江。光绪三十三年(1909年)沪杭铁路沿河东穿城而入,设车站于清泰门内(即今杭州火车站,又称“城站”),拆城 门及城墙一段,河道显现于市区。自1931年8月清泰门自来水厂建成后,划为水源保护区。历千余年变迁,现河道南起候潮路始版桥,北至艮山闸,全长6257米,水面宽25至70米。来到河边,见一渔者正往河中放粘网,便试图与之交流,了解一下鱼情,怎奈那位仁兄三缄其口不作答,一心手中只忙活。无奈沿河向南路亚,一路搜寻至凤起路,嗬—真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这回让我逮到了。只见桥上两侧满是钓鱼人,灯光漂影,人头攒动,一片繁忙景象,间或传出阵阵听不懂的蛮言俚语,大概和钓鱼有关。这里人钓鱼和我们有两个明显不同:一是大多采用灯照标,而几乎不用夜光漂;二是几乎全用粉饵,很少使用蚯蚓、红虫之类活体饵、颗粒饵。经过与一位钓友国语交谈,得知这是一处无人管理类型的钓场,也是众多杭州人最为方便和参与人数最多的钓鱼方式。不图钓多、钓大,只为方便、自由,闲时打发时光就好。因而,鱼获大多是餐条(白条、翘嘴)之类的小鱼,且十条八条不多,三条二条不少,钓不到也算图个乐,从不计较。但凭经验,我从水的鱼腥味和后来白天看到泛起的鱼星中可以断定,这里有大鱼,并且鱼很多,因而,我为杭州人感到幸福,由衷的羡慕--你们生到了天堂!回住处的路上,那位” 不语”人已经在收网了,为不讨人嫌,你不语咱也不言,默默地一旁醉眼观瞧,看看人家的鱼获。在我看到的时间段里,那只网又收了大概有五、六十米,有两只餐条中招。在我离开前他又起获了一条大鲫,约七到八两左右。因鱼稍大,必须在未拉出水面时用抄网在水面上抄起,以防跑鱼。见人家中了大鱼,想那人心情会好些,便与之商量拍张照片,不想也被人家无情的拒绝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猜想:这里的鱼应该是禁捕的,这人大概是在悄悄的干活,不愿张扬。出于安全考虑,人家拒绝交谈、拒绝拍照,以防留下证据。不管怎样,和杭城的又一次初夜是美好的,我访到了钓,看到了渔。不由得想起了开首诗的下半阙: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其实,最后一句应该改一改,用“今日更重游” 更为贴切 。因为,杭州对于我来讲,已经是多次故地重游了。

杭州, 忆江南, 钱塘江潮水, 梅花三弄, 白居易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高兴就好!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这里是个好地方!

很久以前

钓鱼人的毛病 到那都想知道好钓鱼不 也不管自己能不能钓

很久以前

抽空解毒,毒瘾不小啊

很久以前

顶一目,期待下次更精彩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