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星是观察鱼类在水下摄食情况的凭据。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学会识别鱼星,对垂钓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什么是鱼星呢?为什么说见到鱼星就和见到鱼一样呢?成语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说法,“见星如见鱼”,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鱼星,一般钓者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连一些垂钓高手往往也不能解释明白。鱼星简而言之,就是鱼张开口摄食时形成并冒上水面的一种含碳的黏性气泡。我们知道鱼类的呼吸不是通过鼻子和肺,而是通过口腔和鳃。当水流经鳃孔排出时,鳃中的毛细血管就会与溶在水中的氧进行碳氧交换。因此,鱼星与鱼的呼吸无关。那么,当鱼发现食物并准备摄食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就必须先把鳃盖关闭,然后张开嘴,此时口腔内就形成一个空间。含碳气体轻于水,在水的压力下,会迅速从口中释放而出,形成一个个不同形状、大小不等的圆形气泡,悠悠浮上水面在空气中破灭。这就是鱼吃食时的泛泡(星)现象。当鱼把食物和水一起摄入口中,水由鳃裂排出,食物经由咽喉向食道吞咽这时口中就形不成气泡了。但当它再吃第二口、第三口时,它的口腔中仍然会形成气泡,不断地冒出水面。这就是鱼星的形成过程。
鱼群愈集中,争食诱饵的现象愈激烈,摄食速度愈快,鱼泛星的现象也就愈明显。有时泡会像开锅一样。这时,进窝塘中摄食的多种鱼类,包括龟、鳌虾、蟹,都能泛出代表它们特征的鱼星上来。根据这些特征,就能准确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这就是见着鱼星就和见到鱼窝一样的道理。
垂钓中,除了从撒下诱饵的窝塘中观察鱼星外,在人淘米洗菜的水面附近以及在多水草、多自然饵料的场所,也能看到从河床底部泛上的鱼星,或是从水面上听到鱼在水草茎叶下吃食的声音。这些也是分析鱼星、判断鱼情的依据之一。在自然水体中,除了鱼类摄食时所泛的鱼星,还常常会看到有许多“地星”冒上水面。没有经验的钓者,往往就会把地星与鱼星相混淆。
地星多产生于春、夏、秋季的高温天气。在多淤泥、多殖质的静水池塘中(流水中也有),水下腐烂物质遇高温发酵,经过霉菌的分解作用就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沼气。沼气比水轻,不断地泛到水面上来,遇到空气即消逝,这种沼气就失所谓的地星。地星有两个特点:一为散乱,大小不一,大若蚕豆,中小若豌豆、绿豆:二为固定,即在同一地点,由于地下沼气较多,形成间歇性喷泉式的大气泡,一串串留上水面。地星与鱼星的区别在鱼星比较集中,而地星则散乱细碎、千篇一律。
钓友们,你们都学会了吗?是不是感觉不好学呢,其实一切知识都来自与实践,只要您走到钓点,再结合本文的知识点,就很容易找到鱼窝了!
徐清华老师
太有才了,
谢谢支持上鱼的时间到了老铁
学习了
学习学习
学习一下
学习了,分析的不错
分享的正确,真中!
这东西是真难判断,没学会
了解了解就可以,最终还是需要根据实际鱼情来判断
我想咨询下大师,像盘子一般大的一片气泡,单泡跟花生米一样大小的,是什么鱼的鱼星,河里有鲫鱼,鲤鱼,草鱼,鲢鱼。每次打完鲜玉米粒就会有这种鱼星泡出现,但就是不吃钩。
鲢鱼,可以试试浮漂钓鲢鱼
看鱼星,我有次看见一个酱层厚的一直冒泡,就是文章中说的地星,抛了几杆就走了
打窝都看不见鱼星
龙虾有星吗 还有螃蟹
小星星
学习学习!
鱼星跟呼吸没关系啊,那鱼吸的水中氧气吐哪去啦?吸进去的是氧气,吐出来的直接溶解在水里啊?
有关系,但大部分是进食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