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的食域很广,荤累不忌;但这不等于什么饵料都嗜好,吞食不厌。由于鲫鱼具有辨别色、香、味和传递信息的器官,加上地域、环境、气候等的影响,因此对索取的食料,仍是有所选择的。据实验证明,鲫鱼的视力约为人的1/5,可看得见近5米的物体;色感相当敏锐,能辨别红、白、黄、蓝、紫多种颜色;而独喜爱红、白色,其次为黄色,对其它颜色则无动于衷;味觉器官更为发达,除口腔有味蕾外,身体的其它部位都有味感神经,可辨识酸、甜、香、臭多种味道,特别对甜味的识别能力达人的80倍,识别香味的能力也远过于人。显然,鲫鱼的适口性是有限的。
其次,从摄食行动看,鲫鱼是受着食料的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所起的引诱作用而进行的。物理刺激,主要来自食料颜色和食料中具有的萤光物质。在通常情况下,食料颜色和鲫鱼生活水体颜色的对比度越大,刺激作用就越大,诱食的效果也越高。红、白色颗粒食料和水体颜色的对比度最大,自然所起刺激作用最大,引诱力最强。化学刺激,主要来自某些化学物质,如全红蚯蚓、蚕蛹、白蛆等体内含有高蛋白、氨基酸等成份,特别氨基酸是主要引诱剂,促摄作用高。
食料的香、甜味,对鲫鱼味觉器官的刺激所产生引诱力不亚于色、萤光、氨基酸等,就不再赘述了。由此可得知,只要在饵料中适当添些引诱剂,适口性就可以得到较大提高。
再则,据实验观察发现,鲫鱼觅食是有程序的,即:发现食料→观察形状→辨别颜色→嗅出气味→品尝味道→吞下。不难看出,鲫鱼的吞食非常小心谨慎,要经过观察、辨别、嗅味、品尝等环节的严格检验,而后作出判定,口味好的吞下,口味差的不屑一顾。
上述三点,决定了鲫鱼的饵料,无论是诱饵还是钓饵、荤饵还是素饵,都不能采取单一食物,必须运用多种食物的混合制成,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物理刺激和化学刺激的物质成份,既形、色鲜明,又香、甜味浓。只有这样的饵料,才能做到适口性高、诱食力强,引鱼集中到钓位来。笔者通过在巢湖之滨20余年垂钓摸索,得出一些饵料配制方法如下:
诱饵制法:
1.碎米、炒熟菜籽饼粉、全红蚯蚓焙干研成粉、炒过的红糖,配比为3∶3∶1∶1,用红糖水调呈红色,加红酒5~8滴、大蒜汁2~3滴,拌匀。
2.炒熟麸皮、动物血粉(用家畜或家禽血自制)、炒过的红糖,配比为5∶2∶1,用红糖水调呈红色,加红酒5~8滴、大蒜汁2~3滴,拌匀。
3.大米、碎面条、白糖的配比为4∶2∶1,用白糖水调呈白色,加白酒5~8滴、大蒜汁2~3清,拌匀。
4.粳米饭粒、干馒头粉、白糖,配比为4∶2∶1,用白糖水调呈白色,加白酒5~8滴、大蒜汁2~3滴,拌匀。
钓饵制法:
1.选全红蚯蚓(以火柴棍细长为宜)置盒中,放些没有沙粒的红泥、研细红糖粉一匙、香精3~5滴、大蒜汁2~3滴,搅拌均匀,放两天。
2.将白蛆洗净,用开水烫死,晒到八成干,置大口瓶内,加白糖一匙、蜂蜜3~5滴、香精2~3滴、大蒜汁2~3滴,拌匀,浸一个星期。
3.糯米粉、淀粉、白糖的配比为4∶1∶1,用白糖水调和,蒸熟后,加香精3~4滴、蜂蜜2滴、大蒜汁2滴,用力揉透,然后搓成小黄豆般颗粒。
4.面粉、淀粉、白糖的配比为4∶1∶1,用白糖水调和,蒸熟后,加香精2~3滴、蜂蜜2滴、大蒜汁2滴,用力揉透,然后搓成小黄豆般颗粒。
以上各种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具有相当诱食力,特别对大鲫鱼的引诱作用更佳。但要注意的是,为保持饵料的鲜、香、味,使用前须密封。使用时,要保持钓饵与诱饵同色,以便模糊鱼儿视觉,减少它们的疑惑性。钓饵中1、2两种可以长期使用,3、4两种只能当天使用,而且要保持一定柔软性。
的确不错,不过我一直在想没人钓鱼时,这些家伙吃啥呢?
选全红蚯蚓(以火柴棍细长为宜)置盒中,放些没有沙粒的红泥、研细红糖粉一匙、香精3~5滴、大蒜汁2~3滴,搅拌均匀,放两天。 应该不错。
学习了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