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别人去景点人挤人,我却想着义江老家的菜地渔情,也无心去挤景点了;正好网箱养鱼的兄弟来电话约我回去钓鱼,他说,这几天老有鱼吃饵,但就不上钩,鱼吃饵非常小心,很难钓,叫我回去试试,于是我画画也没心思画了,风急火撩地赶回去义江老家,到了网箱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也顾不上老爸杀鸡叫回家中吃饭了,就在网箱上将就吃了晚饭。调了漂后撒下酒米喂窝,然后抽窝,抽十多竿后静等浮漂信号。果然鱼吃饵很小心,浮漂频繁抖动如小鱼闹窝,有时浮漂也慢慢下一两目,如流水造成浮漂下沉一样,之后就犹如水淹定海神针一样,再也不动了。
面对这样的鱼情,我改用短子线,钩用丸世12号钩,小饵,因为我判断,可能是因为饵大,鱼在慢慢蚕食饵料,如果大钩小饵,因为饵小刚好包住大钩,饵下水雾化一点后,鱼吸饵就会连同饵钩一起吸进鱼嘴,等鱼发现不对劲时,由于短子线,浮漂已传出信号了,这时只要抓住鱼口便能上鱼,;果然如我分析,浮漂点动后便有轻微黑漂,及时提竿,中鱼,可这时出了个意外,中鱼后正准备溜鱼,突然鱼线一松,水里鱼不见了,接着便发现鱼自动飞上我钓台的板子上,我急忙用手按住,好家伙,起码有3斤半鲤鱼;接下的鱼情就爽了, 断断续续一直有鱼情,以至于一晚上睡不成觉,钓了一通宵,最后天亮渔获一过称28.7斤,最大的5斤半,最小的1.8斤。
通宵夜钓虽然考验一个人的体质,但对我们国画创作的人来说,有机会看到早上日出前后的情景,对画画创作可是难得的写生机会,我就是这样子,收获了渔获也收获了创作灵感,回城后,灵感一冲动,一口气连续创作了三幅以钓点为素材的国画作品,画画人钓鱼这其中的好处别的画画人是无法比拟的。
顺便提一下这次狂拔的饵料配方,还是以前的老配方,如果钓友想知道具体配方,详情请见上次的文章《野钓为我带来国画创作素材》。
本次渔获28.7斤
我的厨艺
网友发的国庆感言,我也有同感,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是钓鱼人,才有这同感,如果不心系钓鱼,也许我也去做这种活腻了的事了。
杀好的野生鱼,看着都爽!
《秋水共长天一色》
诗句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部分原诗句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部分原诗句意思是,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
《晨晖送福》
顺便向大家普及一下国画艺术知识,艺术与现实景物是不一样的两回事,艺术讲究空灵、虚幻,让人去想象,没有想象的艺术就不是艺术了,作品也失去了艺术的价值;也就是绘画艺术里接受主义美学的空白、空虚和不确定性。本画的空灵、虚幻是藏在主景树的后面,利用天空的远,太阳的远来留下让人想象主景树后空间的景物情况;不同的观者有各自心中不同的想象景物,以致于让看到画作的人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和艺术欣赏的无限遐想;所有的这些画面艺术创作成果,是艺术家通过对现实景物的艺术加工才能使得创作出的作品具有艺术观赏性。
《义江小景》
往期作品《春江水暧》
大师
实在是漂亮
鱼不错,画也不错
占楼,首页见
顶两目
厉害
周哥威武,大鲫大鲤
一起啊
双大师
文武双全,不错!!!
又一位被钓鱼而耽误的大画家
牛
义江鱼大,义江人豪。
义江电工多如狗,还真晓不得哪里有这么多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