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转载] 使用饵料与水质、水温及鱼种的关系

一剑飘红002015-01-13 06:32:14

使用饵料与水质的关系,致使海洋局部水域水质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但总体不排除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类。自然因素也好,人为因素也罢,既有利于垂钓的妙处,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垂钓之坏处,不可一概而论。

  “浑水摸鱼”。利于垂钓的浑水区有些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养殖﹑捕捞船只在港池内卸下水产品,大量的残屑污泥洒落于海里,引来鱼群光顾;水产品养殖排筏洗笼﹑收获,依附在网箱和缆绳上的小虾仔﹑贝苗﹑寄生沙蚕﹑嫩海藻包括泥沙纷纷脱落,招来掠食者抢夺;填海堤坝施工处,泥浆随海流扩散流向下游,水质由清澈变为浑浊,为小型鱼类躲避天敌人为地创造了藏匿条件。浑水区鱼类摄食主要依靠嗅觉,盐渍饵奇腥无比,当然能引来馋嘴的鱼群,因此,垂钓过程中要多使用盐渍饵,以适应鱼类的摄食习性。

  以大连南部海域为例,受南风偏南风和阴湿气流强烈影响的气象条件下,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海面波涛汹涌,水下飞沙走石,大量残破的海藻随浪翻腾,连深藏在滩涂底层的“蛤蜊仙子”也未能幸免于难,粉身碎骨,被无情的抛上沙滩(俗称“发海”)。风停浪消,水质混浊,沉渣泛起的水质中有大量有机饵料随波逐流,到深水安全水域暂时避难的鱼群岂可错失良机,急不可耐返回育肥海域,不但摄食强度高,而且警惕性大大降低,俗语“饱鱼饿鹰”,真的不假。连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鲈鱼也趁此机会到岸边浅水区“潇洒走一回”,逮住一尾,十几斤的都是它。含重金属﹑化工原料污水严重污染的海域,被城镇民用污水污染的河流入海口,臭气熏天,令人作呕,没鱼可钓;钓场海域正值赤潮发生,赤潮生物消耗掉水中大部分溶解氧,并产生毒素,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正常结构遭到彻底毁灭,海水色暗味臭,食物链中断,鱼群逃散或死亡,没鱼可钓。这时用什么样的钓饵都白费功夫,不如趁早打道回府。

  “水至清则无鱼”。水质清澈,鱼的视觉功能发挥相对而言敏锐,对于外界干扰观察仔细,摄食谨慎,胆小轻易不出击。钓清水最好选活饵,红蜈蚣、青蜈蚣受伤后可以长时间存活,在钓钩上极力挣扎、扭曲,动感强烈,目标明显,属于一等的钓饵。一些细小的红沙蚕、青沙蚕也可以利用,但原则是采集过程中没有受伤,保存过程中没有死亡,毕竟蠕动的钓饵要比死亡变质的钓饵更具吸引力。已经死亡但质地新鲜的钓饵不是不可以利用,但最好是在有海流、有轻浪的水域使用,这是因为海流和海浪会带动饵钩随流曼舞,赋予没有生命力的钓饵以动感,从而使鱼群更容易发现钓饵,进而攻击钓饵踏上不归路。  使用饵料与水温的关系,“冰化鱼龙动,地寒草木苏”。春风吹拂,万物复苏,鱼群经过一冬的煎熬,体能被大量消耗,体质非常虚弱,急需填饱饥肠辘辘的肚皮。吃口虽然还说得过去,但由于水温偏低,机体新陈代谢尚处于调整阶段,因此鱼群慵懒少动,活动领地相对狭小,非目标明显、腥味浓重的饵食难以让它们的动心。小活海蜈蚣,体条粗细合适,在钓钩上垂死挣扎,便于开口僵硬的鱼类吞咽。春末夏初之际,水温逐渐升高,多数鱼种已经完成种群繁殖,进入育肥摄食高峰期。这时它们的活动范围广,捕食积极,出击果断,决不拖泥带水,对食物向来是来者不拒,对钓饵的品质要求不严格。春季沿岸滩涂沙蚕资源丰富,枯潮后很容易采集,建议多用活饵,以减少钓饵的支出。

  “细雨鱼儿处,微风燕子斜”。七月骄阳似火,微弱南风笼罩北方海区,浅水区水温居高不下,底栖生物盗饵猖獗。水温高鱼活跃,摄食行为积极主动,但过高则有害无益。相对而言,夏日里早晚两个时辰比较凉快,厌食的鱼群纷纷出洞觅食,可抓住时机钓之。钓饵以半干的盐渍饵为主,能抵御底栖生物的蚕食。盐渍红沙蚕、青沙蚕柔韧耐用,不宜腐败,携带方便,是最好的钓饵。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秋风萧瑟,燕雀南飞,海水开始回落,鱼群也进入储蓄越冬体能阶段,摄食强度近乎疯狂,老钓鱼谓之钓“抓膘”。由于秋季是鱼群越冬前体能补充的重要时期,所以对饵食的质量基本不挑剔,只要是能够增加营养,一般是多多益善。以串钩底钓杂食性六线鱼和虾虎鱼为例,可以把两种不同品质的沙蚕饵混在一起使用。具体的方法是:串钩上部1枚钓钩挂活海蜈蚣,而下部2枚钩挂盐渍红沙蚕,这样的钓饵组合将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上钩钓饵蠕动强烈,动感形感兼备,可以引鱼进入窝点。下钩挂盐渍的沙蚕饵,恋钩还腥味突出,且一饵能钓多条鱼而“不下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北方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海边空旷地异常寒冷,栖息浅水区的鱼群结群迁徙至深水越冬栖息地,只有个别耐寒鱼种和海床地势特殊的海沟还有少量“散兵游勇”在为生存而忙碌。寒风呼啸,冰水刺骨,水温已跌过4℃以下,鱼群少有主动觅饵的行为,用饵应当更讲究,以捕捉得之不易的战机。把活的红蜈蚣用精盐略微盐渍,让活虫的体液溢出,质地缩硬即可马上使用。色泽艳红,体腥味浓的饵食必然会令鱼群闻腥而动,落入钓鱼人设下的圈套。因冰冻会使活沙蚕冻伤化水,没韧性易脱钩颜色差,所以不提倡用活沙蚕来垂钓,这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信不信由您。  使用饵料鱼种的关系“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情。”鱼种不同,摄食行为各有特点,对钓饵的品质要求有喜有恶自然合情合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鱼吃一方饵,正所谓好(hǎo)吃不如好(hào)吃,所以即便是海钓“万能饵”的沙蚕类,对鱼群的诱惑同样也存在着大小强弱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之。

  六线鱼和虾虎鱼是本地最常见的近海鱼类,传统的底坠串钩远投钓法,是针对性极强的垂钓手段,沉落海底静止不动的钓钩上,只要挂有上述四种沙蚕中任何一款,过不了多长时间,鱼群就会团团围着钓钩争抢。星康吉鳗虽然属于凶猛肉食性鱼类,但摄食习性却天生的谨小慎微,只有确认攻击目标无危险,才会放心大胆地进食。钓饵用鲜活的红沙蚕,钓钩隐蔽性良好,成功得手的几率便会增加许多。

  鲈鱼属凶猛肉食性鱼类,种群分布范围广,常结群栖息觅食,用底坠串钩远投钓法却难有建树。如果采用浮拖钓,把红沙蚕饵的运动强度人为地提高,鲈鱼则会跟着追杀饵钩,钓获倍增绝非夸张。许氏平鲉食性凶猛,在浅水和静水中吃钩谨慎,很少会对钓饵群起而攻之。难道是钓饵质次味差,不对鱼群的胃口?非也!依笔者的经验,真正的原因还是钓饵的形态不够逼真,致使鱼群对美味视而不见。通过实践,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或是水深流急的深水区用沙蚕饵拖钓,许氏平鲉一改腼腆的吃像,如同中魔般地攻击饵钩,可见钓饵的形态对垂钓效果影响之大。

  钓饵使用还应该考虑到对象鱼的口裂大小,垂钓鲈鱼、许氏平鲉和星康吉鳗等大嘴鱼用粗大的钓饵无妨,反之钓石鲽、河豚、小黑鲷和绿鳍马面鲀等口型如豆粒大小的鱼类,再用卷烟粗细的红沙蚕或青沙蚕做钓饵,不至于当“空军”笔者相信,但钓得钵满盆满估计是撒谎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谢谢分享经验,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必须支持。上分。

很久以前

很好,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学习了,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满分支持 朋友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支持

很久以前

不错支持了!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没得海钓啊

很久以前

感谢兄弟的无私奉献!10分欣赏!

很久以前

很好,谢谢支持。

匿名用户

谢谢分享,必须支持。上分。

很久以前

很好,谢谢支持。

匿名用户

学习了,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谢谢赏帖关注

匿名用户

满分支持 朋友

很久以前

很好,谢谢支持。

匿名用户

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谢谢朋友支持

匿名用户

感谢兄弟的无私奉献!10分欣赏!

很久以前

兄弟不必客气!开心快乐!

匿名用户

谢谢朋友支持

很久以前

大家一样支持的 我刚刚 发了应该帖子

匿名用户

谢谢赏帖关注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