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鲲镇楼
(求学时代写的《钓鱼记》,分享给大家。)
余喜垂钓,以至于痴,虽百忙不能舍也。于郑求学四载,历喜余心者实稀,而俗事扰余者甚繁。
今夏休,余始觅郑市中之垂钓处也,旦握钓竿,而余心则静美矣。遂记垂钓事,记曰:
郑之中有渠名东风者,以其傍东风路也。一日余驰踏车经东风,至中州道,举目而望渠,遂见有人临渠而钓,余惊呼:余三载于此而不知此渠之可钓耶!下而循至,见钓者老翁幼童历历,凡十数人。坐而观钓,或静默一心于鱼,或携幼于旁笑嘻。望桥上人车历历而声不至,远市中危楼栉耸而形不压,余始觉尘俗尽消矣,羡甚。古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遂归,网购渔具,三日而至。后两月,学之余,常往而钓,凡七八度,虽得鱼稀,乐此不疲。
夏休辄尽,学繁业重,且余计考研,虽欲往,而时不待也。今周末,余学之室因试封,始有藉执具寻鱼而去,虽费时去市,心实欣喜于钓也。晨往暮还,所获颇丰,远胜以往,且得垂钓至乐,不顾冻馁之苦,而盈心以畅快自适,还而记之,痴之故也。
晨起天寒,余以晨寒过则温升,故衣薄衣携具踏车而往东风渠。心甚喜慰,不以路远,转折忽忽,则渠在望中。沿桥,提车,下阶,穿洞,顺渠行里许而至钓处。时天白未久,淡雾微微,草露盈润,行而沾衣。至渠则钓者早我已十余人矣。或移而觅鱼众处下钩丝,或与对岸钓者互答言钓事,或有得鱼肥者欣而耀之。
余解钩丝、撑钓竿、混鱼饵、引鱼窝,甚忙。下钩盈刻,已有二鱼在罐矣。尔后鱼稀,风寒,余肌肤颤抖,不懈,垂钓甚专注,目不交睫,而心至于静默。钓盈时,止得鱼四五。风转疾,有不胜寒者已归而加衣,余不动。风吹渠水,纹波动荡,鱼凫随波浮漫,而难觑鱼踪矣。钓者皆不得鱼,或又归,余不动。而静心慎思,细目观凫,见其随风荡急,鱼动仍有形可察,甚喜,循形而动,俄尔有鱼入彀矣。如之有倾,又得鱼四五,美而肥。余人甚异之,然复过时,独我得鱼。后风少息,钓者皆可得鱼,而余罐中鱼已众,余者皆不及矣。余静心垂钓,未察时之过矣,蓦然四望,而钓者尽换,缘午时已过,钓者皆归食而重至。余耐腹饥,沉心于垂钓,钓之乐岂餐饭之乐可比欤?夫何讶之有也!
风又至,寒侵余肤,沦肌浃髓,余稍怠。忽而有鱼衔饵,余提竿而甚沉,喜自曰:有大鱼哉!提竿起,二物破水而出,皆细鳞赤脊白腹,始知为二鱼同出,余惊而呼,胸怀大畅。鱼非大,二鱼同上则挣力甚,余方错以鱼大,岂不知得大鸟之乐却一石二鸟之乐远矣,故余之乐可知。如之再三,岂不美哉?羡杀其余钓者矣。
余不禁握竿喜极而微歌,歌曰:
余始发以晨微兮,将往而垂钓。
不计路之远兮,不怨天之寒。
遂辗转而僻路兮,辄忽然而见渠。
天微白而雾笼兮,晨露润而欲滴。
或支竿而眯眇兮,或提钩而见鱼。
余见是而喜慰兮,往躬身而即之。
数人凭水而长坐兮,以痴于垂钓故尔。
或归家而添衣兮,余肌肤亦寒颤。
岂薄衣之惮风兮,既临渠而不懈。
渠纹波之动荡兮,凫随之而难安。
既静心以察微兮,觑鱼踪之忽见。
心静而不知时之过兮,蓦然察已错午。
夫二鱼之同至兮,余惊呼而喜溢。
余固知外物之惘加兮,岂得之而不乐?
歌罢,野合而暮降,渔者相继归,余视罐中鱼众,快然自足,摄其影像,拾掇杂什,携鱼兴尽而还。还余兄处,记其数,凡四十又四,斤两已足,遂为俗事,烹。食之未尽,携余者返校,以飨室友。庚寅岁八月襄城汝滨记。
牛批
写得好
写的是真心不错
乍一看就觉得文采牛逼,仔细一看......唉......卧槽,真特么牛逼,我都看不懂啊!
凡是我看不懂一拉到底的文采都牛逼……顶一目!
凡是我看不懂的文章,让我一拉到底的再顶帖的都是好文章!顶一目!
写的真好啊
大师,绝对的大师!请接受我的膝盖
文采确实可以,文科的吧!
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你怎么这么优秀
说实话,我是理工科毕业的 不务正业
首页的节奏
厉害了,老哥
同九年汝何秀?
清晨去钓鱼,然后在寒风中狂舞唱歌,最后也搞了扎把鱼回去呷。
感觉上很牛×!
大师你是钓界大文豪啊
不敢当
解释到位,言简意赅
那就厉害了,报社主编不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