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冬季钓鲫鱼的五个变化

xkxwdc2015-01-08 19:59:11

冬季钓鲫鱼的五个变化(转帖)

钓事中,曾有“菊(花)黄桂(花)香好钓鲤,入冬垂纶主钓鲫”的谚语。不过,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初冬时节主钓鲫鱼,还应注重以下“五变”,才能钓获更多。

根据旬期变去向

这里所说的“旬期”,是按一年二十四节气,每季六个,每月两个和当月又分上、中、下旬这样来确定的。

其间,尤其像冬夏两季中的每个节气气温变化,比春秋两季突然、异常,故有“立夏三变雷雨多,入冬无常生骤寒”这样的说法。

气候决定气温,气温改变水温,水温又分水层,辽阔的江河湖海与狭小的塘堰小溪也有差别,这些大自然的规律,会对鱼类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故而,入冬后的初冬时节钓鲫,别看这月间上、中、下旬仅相隔十天的温差变化,但在钓场的去向上,却有钓江河水库,还是钓塘堰小溪这样的选择之分。

1、大江、大河及大型水库,其流域和静水面不仅宽大辽阔,且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都属于浅丘平原。故而,无论夏天日照紫外线对水层辐射的光合作用,还是入冬寒潮冷气的环流袭扰,其升、降温速度都比那些峡谷山区能背阳避风的小塘、小堰和小溪慢得多,这就造成了两地的温差。

2、正是由于这种温差的存在和产生,立冬后的小雪前10天,其大江、大河才刚过秋末,即便小塘、小堰的水温已经日渐下降而使鱼类逐渐进入半冬眠状态,但大水域因日照的缘故,水温一般还停留在15℃左右,相对适合鱼的生存。所以,这期间,最适宜去到江河垂钓。

3、一旦小雪过后,到了大雪以前的中下旬,尽管这时还尚未进入隆冬,可辽阔的大江大河只要少了、甚至完全没有日照的作用,其水温下降速度就比山区的小塘、小堰更快,变得不适合鱼类的生存。再因这种纯粹的自然水域不及山区一些养殖、半养殖鱼塘的鱼头密集,所以,这个时候理所当然地又应该改变半月前的去向,放弃江河钓堰塘。

根据水域变钓位

1、大江、大河、大水库的择地选点:

①宽河钓窄窄钓宽,凸地边远好下竿。江河、水库,要是水面特别宽大辽阔,无论什么时候,就连春秋两季鱼儿都不爱到这些区域的远水中心畅游觅食。所以,入冬后就更会多在水面较窄的暗草和乱石窖中栖息藏身。凸地,最大的优势是向河心延伸而隐蔽安静。所以,这里既是春夏秋季鱼儿最活跃时上下游弋的必经之道,更是入冬后在此处“宿营扎寨”的安全港。

②长流河水蹲弯道,莫求太远找暗草。凡是大江、大河流水的岸边弯道,一般都是缓流水或回旋水,故最容易使顺江顺水而下的鱼儿在这里滞停歇息、欢快畅游。即便入冬后它们不及夏秋活跃,也常会在“老巢”还没有完全枯萎的草丛中寻找浮游植物和水生昆虫来大量填肚饱腹,为正式越冬贮存食料,因此此时容易摄饵咬钩。近岸水深在3米以上,虽然一般不会有连片的明草,但再稍远一点的水草前边或左右一定有一层忽隐忽现的暗草。刚入冬,鲫鱼最容易在这种不很近、不太远、不很深、也不浅的地方栖息藏身。

③滩足宜钓回水沱,乱石旁边好布窝。滩足回水沱,除平时有很多上游流淌下来的浮游生物回旋滞留于此而易于诱引鱼儿集聚觅食外,入冬后,这里水深4~5米,不仅正适合鱼儿栖息藏身,而且由于滩足因上游淌水落差的飞溅荡涤作用而氧溶量普遍会比其他静水充足一些,所以容易歇鱼、藏鱼。水下若有隐隐欲现的乱石暗礁,这些固定障碍物旁边,更是入冬后鱼儿的“住宅窝点”,所以,在此处布窝,会有较好收获。

2、小塘、小堰、小溪河的择地择点:

①方正池塘蹲角边,长堰直岸钓中段。选择池塘四角,是因为平时鱼儿沿岸游弋至转换方位的弯角时,多有稍事逗留这种习惯。初冬,虽然鱼儿活动范围开始缩小,但毕竟还没有完全进入冬眠而潜入深水,所以,它们仍会不时地到这里来寻找食料。水面两岸无凸凹的长堰直边,除隆冬和盛夏钓堰头深水和春秋钓堰尾浅水外,初冬时节,鱼儿多在中腰部地段的壁坎栖息觅食。

②斜底堰塘莫钓边,蹲守料口或桥板。农村很多小型养殖鱼塘,由于年复一年因夏秋大暴雨对岸边泥沙的冲刷淤结,多为边浅中间深的“锅底形”。面对这种平时鱼儿都因太浅不会拢边的塘子,入冬后,更要选择诸如塘主为挑水方便搭有桥墩或桥板的这些深远一点的地方下竿。要是没有这种优势条件,就要在塘主经常投喂饲料的下料口布窝。

③小溪上堰蹲两角,峡谷阳面钓深沱。小溪上堰的两角处,平时鱼儿就习惯在戏水而下前停滞在两边游荡徘徊。入冬后,鱼儿往往不会远离而要在依角靠边的深水处就地“落窝”。小溪河若出现一段峡谷阴森之地的下游,必然会有一处敞阳面的深水沱。这里,正是初冬时节鱼儿懒动慢游,为下一步栖息藏身的最佳集聚之地。所以,常被大家视为小溪冬钓的首选位置。

根据习性变钓法

鲫鱼,一年四季除盛夏和隆冬偶尔出现异常天气,使水温突然骤升至35℃以上或骤降至最低摄食临界水温的5℃以下外,一般都能钓获。不过,入冬后,它们毕竟少吃、少动,所以,垂钓时,除了一般只适宜手竿底钓外,还可根据节气变化和“吃口”情况,分别采取拖钓和包食钓法。

1、拖钓。一般只适宜在小雪前半月。因为这个时候的鲫鱼,既没有进入冬眠,停而少游,动而少吃,又没有潜入深水伏而多静,藏而多歇。当它们在这种欲远窜又实为慢游,欲贪食又不显抢口的半懒馋状态下,若用提竿带线,线升饵飘,逐步后退,随起随落的“拖钓法”,就能变“钓死窝”为“牵活鱼”。

2、包食钓。这种钓法,要在大雪前半月。这个时候,因水温日渐下降,使鱼群慢慢向深水处潜游徘徊,大起大落的飘饵拖钓,已经和它的游向及活动范围很不适应。而钩穿蚯蚓,外包面食,使之在一定时间内的层层松散脱落,不仅有以喂代钓的补窝效果,还会在慢慢的渐进过程中有“荤”、“素”两全的选择优势,可吸引它们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中,继续摄食咬钩。 根据食性变钓饵

鲫鱼,虽属于杂食鱼类而荤素皆吃,但仍有春夏两季偏素,秋冬两季偏荤的嗜好。其间,尤其以暮春盛夏和深秋隆冬更为明显。

由于鲫鱼在食性上也有一种季节性,甚至是节气性对荤素喜厌的变换过程,所以,入冬后垂钓,在小雪间的前半月主要应用蚯蚓、红虫、孑孓、肉蛆之类的荤饵。如果确实需要,也可改用除对口商品饵外的米饭粒、胡豆(有的地方称蚕豆)粉、玉米粉粑等传统素钓饵。但在小雪以后,当鱼儿更加少动、少吃的时候,就只适宜用荤饵。尤其像蚯蚓这类虫饵,通过它在钩上不停地伸卷蠕动,更能吸引鱼儿咬钩,有事半功倍的实效。此时的素饵,不论什么品种、品牌、香味浓淡,尤其在自然水域垂钓,一般都不会取得较好效果。

根据位置变钓具

初冬野钓,钓者个人蹲守的具体钓位不同,钓具也应随之改变。其间,除了钓距远近涉及到竿线的长短外,更在于入冬后无论钓草隙还是钓亮水,都不适宜再像平时那样使用悬坠钓那种“一上一下、一荤一素”的双钩钓组。

因为,一是倘若自己选定在明草处或暗草边布窝,这种双钩钓组,比一线一钩的传统钓组更容易发生挂草障碍;二是即便钓亮水区可以避免这种事故发生,但入冬后,鲫鱼完全在底层活动栖息,所以,一上一下的悬坠钓组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失去了实际意义。至于想用一荤一素来力求多获,也会因鲫鱼早在小雪前就几乎不喜欢素饵而爱吃荤食,根本达不到两全其美的目的。何况,双钩线组操作起来也不如单钩线组利索。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分析得很细致啊

很久以前

还很复杂的

很久以前

学习好知识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不错,支持了!

很久以前

好知识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了!

很久以前

共同分享

匿名用户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借鉴来的

匿名用户

分析得很细致啊

很久以前

想琢磨透,很难的

匿名用户

还很复杂的

很久以前

共同学习

匿名用户

学习好知识

很久以前

共同学习

匿名用户

学习了

很久以前

多谢支持鼓励

匿名用户

不错,支持了!

很久以前

咱共同学习

匿名用户

好知识学习了,

很久以前

共同分享

匿名用户

谢谢分享了.

很久以前

共同分享,多谢支持

匿名用户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共同学习,多谢支持

匿名用户

不错,学习了!

很久以前
1/15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