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眼见未必为实(钩目饵目在捋漂以微调钓组灵顿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fabric2018-09-16 12:19:59

    眼见未必为实(钩目饵目在捋漂以微调钓组灵顿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调目公式”精准地唯一确定了初始钩饵的水下状态。而实际垂钓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却是,根据鱼口上下捋漂来微调钓组灵顿时,捋漂长度与钩饵的水下状态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怎么从捋漂后漂目的变化量来准确判断钩饵的水下状态的改变量。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就能积累经验,针对鱼口鱼情,迅速作出确实有效的灵顿调整。

    初学钓手一般会认为,如果往下捋漂一目长度,漂目就会下降一目,钓组就变灵一目的“程度”。而事实上,不但往下捋漂一目长度,有可能漂目不会下降(这个问题前文有叙),而且,对于不同的钩和饵,即使是同样捋漂使漂目下降一目,钓组灵顿的变化程度相差迥异。

   

    无数据,无证据。不妨以三种特例来分别求证一下。

    下面的特例分析完全可以在调漂桶一一验证。(我亲自验证过了。)

    第一种,小钩极细尾漂挂两条红虫。钩目可以达到2目。(关于钩目应该2目左右以保证钓组具备基本灵敏度的问题,前面文章说过。)而饵目极小,几乎不压目,可忽略。如果是空钩半水调平水,钓2目,就是下钩(饵)到底了。就是一悬一沉。(我所说的到底就是沉底的意思。后不赘述。)钓4目,就是两钩饵都到底了。判断起来相当简单。

    那么,如果钩目只有半目呢?相当于钩还是那个小钩,但是却配了个漂目粗了一倍的漂(直径粗一倍,同长漂目漂体受到水的浮力增加至四倍)。空双钩半水调平水钓1目,钩饵的水下状态是什么?就是钩饵全到底了。钓2目呢?如果子线是紧紧栓八字环,就是接近八字环的子线弯曲顶漂1目!如果子线是拴在可以横向自由转动的八字环上,就是不但钩饵全到底,甚至八字环都1目到底了。钓4目呢?就是3目重量的八字环(甚至铅皮)都到底了!而钩饵总重不过才1目。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钩目不同,同样捋漂使漂目变化同样长度,钩饵的水下状态差别巨大。就从漂目上升2目(调平水钓2目)来说,钩目为2时,只是下钩饵到底了,上钩饵还悬浮着。就是标准的一悬一沉。而钩目为半目时,漂目上升2目,不但两钩饵全到底了,甚至或者子线都顶漂1目,或者八字环都有1目的重量都到底了。就是钓铅皮(八字环)“擦底”。

    第二种,钩饵重量相当。比如钩目饵目都是2目。前文说过,这种情况下,调几钓几,就是一悬一沉。比如调2钓2。后期如果钓4,就是本来悬浮的上饵重量也到底了,只上钩重量还悬浮。钓平水,就是上下钩重量由到底变悬浮了,只有下钩重量到底。也很容易判断。

    但是,如果钩目(饵目)为半目呢?

    见图2。调半目钓半目,当然钩饵的水下状态为精确的一悬一沉。但是后期灵顿微调就麻烦了。不妨以调2目钓2目为例。如果捋漂钓1目,则本来到底的下钩饵全悬浮起来了。就是钓离底全悬浮。能不能钓平水呢?这个就是完全违背了物理定律。就是根本办不到的事。除非你换了重的饵。然后,如果钓3目呢?就是两钩饵全到底了。钓4目呢?就是与上面调平水钓2目完全相同了。

    如此可见,由于钩目不同,同样捋漂使漂目变化1目,钩饵的水下状态变化非常之大!

    第三种,饵比钩重很多。比如,用很大搓饵死守巨物。饵目巨大,压漂10目,而钩目还是2目。以上文的“单饵平水法”调平水钓钩目2目。初始钩饵的水下状态为一悬一沉。然后,微调钓组灵顿又会如何?钓平水,不过是使本来到底的下钩重量悬浮而已,还有压漂10目的下饵重量还到底着。钓至12目,就是使原来悬浮的上饵重量到底了,还有上钩悬浮着。

从调平水钓三目直到钓12目,不过是使上饵重量从轻触底变为到底。而眼睛看到的钩饵的水下状态好像没有任何变化。对于鱼吸食上钩饵来说,却是实实在在节约了近10目重量!就是确实使钓组变灵了。眼睛看到的好像钩饵的水下状态没有变化,但是实际上,对于鱼来说,吸食这个钩饵的难易程度却差别巨大。这就是所谓的眼见未必为实。如图3所示。

另一种眼见未必为实的例证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说明,就是在一悬一沉初始状态下,往下捋漂钩距长度,漂目并未变化,但是钩饵的水下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是上饵从贴底悬浮变为贴底钩距悬浮,下钩子线从顺延弯曲变为垂直不受力。对于鱼来说,挡口的作用非常明显。

从上述三种情况来看,钩目在后期捋漂使漂目变化以精准判断钩饵的水下状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忽视钩目(包括饵目),仅仅从调钓目差来判断钩饵的水下状态钓的变化量就是完全的盲目,通俗的说法就是意淫。

至此,关于精准调钓的问题就告一段落。如果有心的钓友将我这区区十来篇文章读懂,完全可以成为调漂大师。但是距离垂钓大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饵料,天气,钓位~~~~但是,知道自己初始钩饵的水下状态,有又心中有数地知道捋漂后钩饵的水下状态,毕竟也是垂钓的基本功,也是渔乐。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钓平水,就是上下钩重量由到底变悬浮了,只有下钩重量到底。”一句有误,应该是“钓平水,就是下钩重量由到底变悬浮了,只有下饵重量还到底着,双子线均垂直受力。”

很久以前焦作

“第二种”里那一段。

fabric

“钓平水,就是上下钩重量由到底变悬浮了,只有下钩重量到底。”一句有误,应该是“钓平水,就是下钩重量由到底变悬浮了,只有下饵重量还到底着,双子线均垂直受力。”

很久以前焦作

分解得象饶口今.混乱

很久以前杭州

哈哈,的确有点绕。如果调漂桶实验看看,就一目了然了。

井底之蛙A

分解得象饶口今.混乱

很久以前焦作

理论终归理论

很久以前焦作

本文没有理论,全是实际。

看清所以看轻

理论终归理论

很久以前焦作

漂桶终究是漂桶 钓鱼不在漂桶钓 自然水域和漂桶有差距 你走入误区了

很久以前焦作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