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看鱼情调目

野钓壹号2015-01-07 20:47:38

(1)鱼吃口重中鱼率高时,调高目钓低目(比如调5钓2)。因为这种鱼是典型的生口鱼,钓这种鱼的对策必须是在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养窝,一般要采用大而散的饵料,钩子也可以适当用的大一点,调高目钓低目既可以保证子线绷直,也可以利用浮标的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钩饵重量使下阻力降低,调目高铅坠重量就轻,钓目低标尾上浮力就小,因此浮标的上阻力也比较小,上、下阻力小而且线组绷的较直,其结果必然使钓组非常灵敏,有利于钓快钓多。

(2)鱼吃口重、浮标信号多、中鱼率低时,调高目钓高目(比如调5钓5)或调低目钓高目(比如调3钓5)。这种鱼情是典型的乱口鱼,原因是引鱼太多造成的窝内鱼躁动不安,浮标信号多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入口信号,窝内一群鱼的游动或几条鱼同时争饵都有可能使浮标出现假动作。钓这种鱼的饵料要降低饵料的雾化,饵料的状态要粘,由于鱼的吃口重,钩饵的轻重对鱼吞饵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当这种鱼情发生后,首先应该在原有的调高钓低基础上再上移浮标变成调高钓高,使双钩饵落底长子线弯曲以增加下阻力,相应的也降低了浮标体现信号的灵敏度从而达到过滤虚假信号的目的,通过这样调整,一般会使信号变的真实起来,如果效果仍然不明显,还可以向铅皮座加铅使调目变低,线组的状态是调低钓高,造成上阻力加大使铅坠启动困难,进一步降低线组的灵敏度。

(3)鱼吃口比较轻、浮标信号多而小、中鱼率低时,采取调高目钓不灵不钝(比如调5钓4)。这种鱼情很多是滑口乱鱼,这种鱼见饵入水就吃,吃进后很快就吐,钓这种鱼时一般采用搓小饵,鱼钩不一定用小钩。采用小浮标适当调高目可以降低铅坠重量使线组容易启动,不灵不钝既可以过滤虚假信号又能保证浮标及时反应鱼讯。

(4)鱼吃口极轻时,调低钓低(比如调2钓1)。冬季水温低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鱼吃口很轻、浮标信号非常小时,一般使用小标、小钩、细线、轻饵,与之相配合的调钓方法是要保证鱼吞钩的上、下阻力都很小。钩饵轻,下阻力自然小,因此不需要调高目进一步减轻钩饵重量,而将钓目降低可以使上阻力减小,因此在小钩轻饵情况下调低钓低是一种最灵的调钓方法,既有利于鱼吞钩入口又有利于体现浮标动作。

(五)浮标调整的要领

浮标调整分为不带饵调标和带饵调标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要注意确定浮标调目时的水深要尽量接近实际垂钓时的水深,否则如果调标水深同实际水深差别很大,由于不同的水深造成的水压不同以及主线自身重量的不同,调出的调目在实际垂钓时会有不小的差距。不带饵调标的方法是先在铅皮座卷上大于线组浮力量重量的铅皮造成线组下沉使浮标尖沉入水下,再逐渐反复多次上移浮标,在线组稳定后使浮标尖能够刚平齐水面,这时浮标尖到铅坠的距离基本同水深相差无几,粗略的找底工作基本完成。再将浮标下移相当于长子线长度加20公分(目的是保证在离底状态下调整浮标)的距离,反复修剪铅皮使浮标尖漏出水面的目数等于你预先设定的目数,确定浮标的调目工作完成。这时我们可以再对钩、饵进行称重,方法是剪掉单钩观察浮标的目数变化,这一变化量就是单钩重量,在单钩上按照实际垂钓用饵大小装一粒饵,观察浮标目数同原来目数的差距,这一变化量就是单饵的重量。称重完成后,在钩上装双饵,这时如果双饵的重量将浮标尾拉入水面以下,提竿上移浮标重新换饵,直至线组稳定后浮标尖同水面平齐,这时找底工作全部完成,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下钩饵刚好触底;如果称重完成后,半水情况下钩上装双饵浮标在水面还露出一定的目数也不要紧,这时仍然可以提竿换饵向上移动浮标进行反复找底,只要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有所增加,说明钩饵已经被水底托住,浮标目数刚开始变化的位置也就是下钩刚到底时的浮标位置。

带饵调标的方法同上面介绍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只是在粗略找到水深并上移浮标修剪铅皮时,是由双钩不装饵变成了双钩挂饵或单钩挂饵,在带饵情况下将线组调整成浮标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这时去掉钩上的饵显示的目数就是调目,去掉饵和剪掉钩同样可以对钩饵进行称重,带饵移动浮标直到浮标目数发生变化的点就是下钩刚触底的点,也就是找到了准确的底。

一般情况下,底钓既可以采用带饵调标又可以采用不带饵调标,而浮钓一般采用带双饵调标。

(六)底钓时的不灵不钝状态

上面提到的刚找到底的状态是线组的最灵状态,这时线组的重量基本被浮力所平衡,因此只要有一点外力施加于线组,浮标都会立即出现动作,这种状态虽然灵敏,但也会使假信号增多,多数情况下对我们钓鱼是弊大于利;相反如果双钩饵都卧底,双钩饵重量都由水底承担必然使下阻力增大,鱼吞钩难度增加,线组处于最钝状态,这种调钓法也没有什么优势。我们一开始钓鱼一般应该先从不灵不钝的状态钓起,再根据上鱼情况向灵敏或迟钝方向调整,即发现鱼吞钩困难就下拉浮标利用浮力平衡一部分下阻力,发现线组信号轻浮中鱼率低就上推浮标增大下阻力使信号更加真实。那么什么样状态是不灵不钝状态,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钩饵重由水底承担另一个钩饵重由浮力承担、下钩落底上钩轻触底状态时的浮标位置。这一状态的浮标目数(也就是钓目)应该是几目?下面的不灵不钝状态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来,钓目=调目-单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单钩可以压下的目数。这个公式的解释是:要想使钓组出现下钩饵完全落底,上钩饵轻触底,长子线弯曲、短子线绷直的状态,必须是池底承担一个单钩加一个单饵的重量,线组的上浮力承担另一个钩重和另一个饵重。这个公式中的“减去单饵可以压下的目数”的意思好理解,因为下饵的重量已经被池底承担,线组的上浮力不再承担下饵的重量,因此应该在调目的基础上减去这个重量相应的目数;但公式中“加上单钩可以压下的目数”这句话很多人就不太明白了,其实大家仔细想想也容易搞懂,既然是下钩饵完全落底,池底除了承担下饵重外,与下饵结合在一起的下钩的重量也应该被池底所承担,也就是说线组的上浮力所承担的钩重由半水调标时的两个钩重变成了只剩一个上钩的重量,这种情况会使浮标上浮并带着上钩离底,因此,要保证上钩饵能轻触底,必须在确定钓目时加上相当于一个钩重的浮标目数。比如,单钩重1目,单饵重2目,空钩半水的调目为4目,这时不灵不钝状态的钓目=4-2+1=3目。

(七)浮钓时浮标的调整

野钓时由于鱼种的多样性和外界条件的不确定性,会经常碰到鱼离底到半水吃饵的情况,因此需要掌握浮钓的调标方法。浮钓一般分为定层浮钓和在浮标下降的过程中浮钓,其中将钩饵固定在半水的某一水层钓草鱼、鳊鱼等鱼种属于定层浮钓,而钓密度大的鲫鱼等鱼则需要在浮标下降的过程中找出违反正常下降规律的异动,这种在运动中找信号的动态钓法则是钓过程。前者浮标的调整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强调的,只要双钩挂饵调整浮标使钩饵能够稳定在某一水层就可以了,后者调标的方法是:双钩不带饵调整浮标使浮标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露出的目数越多线组的上阻力就越大,浮标就越迟钝,因此,通常情况下设定的目数一般不要太多,以2目到平水这一范围为宜,只有使用短身标钓水皮时为了使信号出现的时间提前,才采用调7、8目的调标法。确定好标尾目数后,就可以找鱼层垂钓了,这时的鱼讯主要表现是钩饵下行过程中浮标出现的抖动、加速下沉、停顿、上顶等反常动作,只要出现这些动作就可以抬竿刺鱼,然后再根据上鱼的情况随时进行修正,一般原则是上鱼速度越快,越应该加铅缩小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至于加铅的量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能使浮标清楚的体现鱼讯并保持较高的命中率,即使加铅造成重力大于浮力,浮标被调到水面以下也完全可以。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不错不错 明天加分

很久以前

好知识,欣赏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写得很相信。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好详细的知识,欣赏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经验

很久以前

学习了,支持一下

很久以前

学习了,支持老友

很久以前

支持楼主辛苦了。谢谢

很久以前

很不错,学习一下!

很久以前

满分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 学习

很久以前

学习了,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不错 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了,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1/2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