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手竿线组断线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老鲍钓鱼2015-01-03 23:50:05

  钓了近30年,研究钓线多年,专业从事钓线生意6年,感觉根据鱼情用对线真有难度。近几年来在做定龙钓线的售后服务过程中,感觉不能正确使用钓线的钓友还真不少。以我们湖北定龙钓具生产的劲磨手竿线为例:大赞其物美价廉的钓友很多,用的不满意逢帖就吐槽的钓友也有。

  同一个品牌的产品,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有人说好有人说孬,这个很正常。然而,同一盘线,也可能有人用的好,有人用得不好。我就遇到过这种现象。

  去年秋天,在武汉秋季渔具展销会上,我在孝感工作期间结识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潘先生对我说:你的金版劲磨0.5号子线,连0.4号都不如,很脆!当时有好几位客户在一起,我只好在展品中拿出一盘0.5号金版劲磨子线,和他当面测试。但是,潘先生对测试结果非常不服,认为他用的那盘线肯定有问题。其实他不知道,我送他的那盘05子线,我不仅抽检过,也用过几米,一点问题也没有。潘先生过去没有受过正规竞技钓训练,我认为他对线的认识不足,所以他的话我也并未太认真。可是,今年上半年,一位全国钓王杯得主对我也说了同样的问题,我不得不重视了:我们自己用着很好,测试着很好的线,为什么钓王也这样说?

  接到钓王的电话后,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反复对库存的0.5号劲磨子线进行各种不同线结的试验。用普通方法测试,我发现直强、结强很高,没有任何问题。绑钩测试,也没有发现强度有任何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几年来,在回复钓友的咨询中,我经常这样讲:用细线绑钩,一定要注意把线结打紧,并且不要在挨着钩帽的地方紧线。否则,如果线结较松,小钩薄薄的钩帽会把子线割伤,拉力下降。我想:问题或许是出在这里吧?于是,我模仿绑钩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这种“问题线结”进行测试。果然,问题发现了:我用较松的手法绑定龙钓线中的“银冠”0.5号,绑劲磨0.5号子线,强度都是非常高的。而用同样较松的手法绑金版劲磨0.5号,强度就显得很低!再用手轻捋线的表面,我完全明白了问题的原因。次日一大早,我便乘高铁面见钓王。在观察完他的绑钩方法以后,我说:同一根子线,我绑两只钩,你绑两只钩,我们PK一下。结果,我绑的钩全胜!其实,PK之前我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这位大神级钓友过去习惯用那种表面比较滞涩的线,这种线,绑钩时不用花很大力量拉线结就可以,并且有很强的拉力。而且,这种子线绑好钩后挂在仕挂盒里,几乎不用受力子线也不会松脱。而劲磨0.5号子线缺少那种滞涩的手感,绑钩紧线时用的力量就需要略大一点。同样,银冠0.5和劲磨0.5号子线,线的表面都有那种滞涩感,绑钩时不用太大的力量就能拉紧线结。

言归正传,我们说说手竿线容易断线的地方和解决方法。

  百度一下关于手竿线断线的问题,能得到这样几个原因:线本身质量不好、绑法有问题、钓线受伤、老化、搭配组合不当、线细、提竿和遛鱼手法不熟练……。要我说:手竿遛鱼的可控范围小,需要使用更大的拉力才能控住鱼。所以手竿钓大鱼时,线和竿受到的拉力更大,也就更容易断线伤竿。手竿天生地比海竿更难对付大鱼,真要遇到力量强悍的大鱼,断线是必然的。我们要做的不是不断线,而是要避免不合理的断线。下面,就一副线组容易坏的地方,分别予以解释。

  1、主线上方,连接竿的地方。

  结节强度可以的线,这里打反8字结就足够高了。像死结一样但是内绕2-3次的内线环结也可以。两种结到底哪种好,可以在做线组前试一试对拉一下。如果用这两种结都是这里断线,说明这个线的结节强度很可能有问题。网友讲的插棉线打结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有效,有兴趣的钓友不妨百度一下具体做法。

  2、主线连接8字环的地方。

我一直推崇下图所示的方法。多次的试验证明,这种线结的强度好于其它打结方法。

但是,主线的这个部位在垂钓中是最容易受损的,比竿梢处的线结更容易受损。特别是用细线,一副主线不要用很多次、很多天。我们以1号主线为例,说说换线周期:如果用了一天时间,并且抛竿很勤,半斤八两以下的鱼有十来斤,这副主线,最好只用一天——最多两天就扔掉。同样是1号劲磨主线,如果一个小时就钓了十来斤这种半斤八两的大鲫,这副主线再用一次没有问题——除了上鱼量,使用时间也影响线的寿命。总的来说,勤换主线是个好习惯,一副主线相对我们一天的出行成本来说不算什么。如果担心浪废小配件,这个不是问题:这些都可以重新利用。当然,细的主线一定要用多次的话,我们可以在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时,如果平着8字环剪掉,重新绑一绑,强度又会有明显提高。当然,主线会变短点——短多少取决于您的手法。

  3、浮漂上下位置。

  很多钓友认为太空豆好了不伤线。但是我认为,伤线和太空豆的好坏没多大关系,和太空豆的价格更没有关系,而只是和太空豆的松紧、捋动豆的速度、每次捋动的距离、捋太空豆是否湿水有关。一副线组有六个或七个豆,只有漂下一个、坠子上面的一个需要略紧一点,别的尽量松一些。

  浮漂上下断线,还和漂的大小、提竿轻重有关:细线大漂,竿硬重提,这个也很坏主线。很多主线都不够耐磨,太紧的豆、暴力捋豆,都会严重加速线的损伤、起毛。

  4、8字环对主线和子线的影响

  10多年前,我在大厂国际渔具城买了200个单钩转环,用了10多年,子线从来没有在连接环处断过。前年又买了不少另外一个牌子的单钩转环,自己陆续用了几个,问题便来了。前段时间,我在做钓线强度测试时,发现过去我非常推崇的、在很多文章中介绍过的“子线单钩转环连接法”的强度表现非常差,以至于让我对这种线结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但是,同一根线,同样的线结,重新找到过去的老转环测试,立马找回了原来的结果:0.8号标准子线,在过去那种老的单钩转环上的强度,超过了1.85公斤!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强度!很多0.8号标准线,直强也不能达到1.85公斤!

  肉眼直观地对比两个单钩转环:子线强度大的老转环条粗、有镀层,强度低的转环条细,没有镀层。

肉眼配合放大镜,观测不到转环的异常。在TB网上买来的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失败。于是借助于扫描仪。设置1200的分辨率扫描,再在电脑中放大,感觉单钩转环的受力面确有锯齿状——由此推测,有镀层的转环表面比较平整,不容易伤线。

附图:刘定龙先生极力推荐的子线连接单钩转环的方法

5、绑钩手法对子线强度的影响。

  本文开始讲的手法影响强度的问题,是确有其人其事的例子。

  总结一下绑钩合格的标志:不论用什么方法绑钩,基本的要求是绑钩后子线的强度要足够大。换算成数据的话,就是:绑钩后,线结的强度要达到钓线直强的80%以上。经验数据:以断10根子线为例:如果有2-3次是在子线中间断,说明这个线绑的非常到位;如果有6-7次是在中间断,说明这个线的结强很高;如果9次以上在中间断,说明这个子线的结强非常高,绑钩手法也好,但是直强略低;如果绑钩时也断子线,说明这线的结强可能偏低。

  6、特别说说“提竿断子线”。

  “提竿就断子线”,可能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中的一个:

  (1)线的结强低;

  (2)绑钩或连接8字环的方法有问题;

  (3)8字环本身有问题(条细、无镀层)。

  前面说过:表面有滞涩感的线,打结时线结可以松一点。其实,我想提醒钓友们:不论哪种线,线结拉紧点,哪怕拉得有点变形,也比线结太松要好。具体紧线的部位:在钩柄上缠绕到8圈左右后抽紧子线,大致收紧一下线结。再把子线调整到钩弯内侧,再紧线结:一手持子线,一边用钳子(也可以用牙咬),子线和线头同时发力,拉紧。此时线结有可能再次偏向,并且没有挨近钩帽。如果是较粗的子线,可以只接拉子线,把线结拉到钩帽处。较细的线,拉子线的话有可能拉断,需要向上推线结,把线结推到钩帽处,再略用力拉一下子线。两只钩都绑好后,双钩对勾着拉一下。因为是双子线受力,所以用的力量大一点也无妨。大致地相当于一根子线的直强就差不多了。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又是第一名、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经验,学习咯

很久以前

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经验丰富,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学习了,十分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了,很好地经验总结

很久以前

满分支持!!!

很久以前

学习了 加分支持

很久以前

专业帖,学习了

很久以前

很好,加分支持!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学习了

很久以前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不错 学习学习

很久以前

不错,学习了!

很久以前

支持一下

很久以前

学习了 谢谢分享

很久以前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