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为原创,非首发,但作了较多修改
简简单单就把漂调好了
学习和实践台钓多年,为调漂的问题也纠结了很长时间,现在觉得只要原理弄明白了,调漂也是比较简单的事,不用搞得特复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先想好要用多少钓目,正常取3~4目,这样既好观察,需要调整灵钝时上下也有余地。初冬早春需要灵敏时可以钓1~2目;风浪较大,为防止浮漂被波浪压下去,可以钓5~6目或更多些。
2、根据鱼饵重量(指在水中的重量)、散落快慢以及视漂的粗细决定调钓差,从而设定调目(调目=钓目+调钓差):
这个技巧,一开始可以在半水测测钩重、饵重多感觉一下,以后可以凭经验大致估量一下就行,没必要太细。
调钓差就是调目减去钓目的差。调与钓之间的视漂浮力,在浮钓时承担全部饵重,钓底时则只承担部分饵重或完全不承担饵重。正常的钓底是长子线上的钩饵躺底、短子线上的钩饵立着轻触底,长子线弯曲或松驰,已无拉力,下钩的钩重、饵重不会反映到浮漂上(注意,调漂时下钩、上钩对浮漂可都有一钩的拉力哦,各有一个对应的目数)。这时我们先看调几钓几(如调4钓4)、大家所称的不灵不钝的状态,上钩饵重量中的一部分必然要替代下钩的重量,才能再把浮漂拉回原调目,短子线的拉力就是两个钩重,饵料的其余重量才由地面承担。有调钓差时,则上钩其余饵料重量(减去一个钩重的)就是由调钓差形成的浮力和地面分开承担,两者的一增一减,相互转变,这才是灵钝调整的基本原理,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以下两个公式:
短子线拉力=两个钩重+调钓差浮力
地面承载力=饵重-一个钩重-调钓差浮力
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按以下情况选择调钓差(注意也要看漂尾粗细):
⑴红虫、蚯蚓、很轻的膨化鱼饵,调钓差为负,-1~-2目,此时浮漂已基本不承担钩重饵重;
⑵钓小鲫鱼:调钓差0~3目,拉饵选小,搓饵选大;
⑶钓大鲫鱼:调钓差2~5目,也是根据饵重而定;
⑷钓混养:大鱼想钓,鲫鱼也不想放过,调钓差5~8目,有时散落饵可以钓钝点,要求稳定一段时间,等鱼试探、品尝,也排除小杂鱼干扰;
⑸专攻大鱼:应该钓得很钝,子线弯曲点,直至可以钓底坠跑线。要知道,如果子线绷紧了,大鱼吐口气都能使浮漂下沉一二目的。
以上只是大概地给个参考数,具体还是要根据钩大小、饵大小、粘散性、水底软硬、钓法等综合因素取个合理数。
其实钓组灵敏的关键在于漂小、坠轻、线细、钩轻、饵轻,调目与钓目的设定为次要因素。灵敏度够用就行,不能过分追求,不然会失去其它的有利条件。比如,换用小号浮漂,灵敏度是提高了,但到位就更慢,降低了效率,也增加了杂鱼截食时间,而调钓差大了,鱼吸食时钓线更容易挡嘴,浮漂浮力反牵引作用使鱼饵更不易入口。
3、垂钓过程中的灵钝调整:
看到动作提竿就上鱼为正好;钝口漂亮却不上鱼,或动作多,或刚钩到鱼就跑鱼,排除钩线漂选用不当等因素,过灵;不出好钝口、动作少、标慢慢往下阴、溜鱼过程老跑鱼,过钝。
4、对付淤泥老塘:往下拉点漂钓灵点(改钓目,可调范围小),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剪点铅皮(改调目,可调范围大),或者干脆用单钩挂饵调漂法调漂。还有个关键是把饵的比重调轻点。
5、校漂:钓一小时后、换不同的钩以后、有疑虑时等情况,应该把漂拉下来看看调目是多少。
6、对付走漂:视走漂严重程度而定,有多种处理方法,但要优先考虑保持一定的浮漂灵敏度。比如⑴调、钓高目;⑵换用大号的浮漂;⑶坠上铅皮剪下点,短子线上加个比剪下的稍大的铅皮,钓目增加几目;⑷钓底坠跑线。
7、还有两种很重要的浮漂运用,也是特殊情况下的浮漂使用:
⑴底坠跑线:用于抗走水或底层杂鱼干扰。无钩调平水,钓4~6目,缩短子线,钩加大1~2号,打开坠上面太空豆5~10厘米。
⑵钓滑铅:对付小杂鱼太多,饵难以到底 。小标、短子线,钩号加大,铅加重,打开坠上面太空豆5~10厘米,不打满竿,提住浮标落钩。
这两种方法,灵敏度是很低的(尤其滑铅灵敏度低),使用是无奈之举,如果换用大号浮漂能够解决问题,就尽量不要使用。
以上只是本人浅见,未必正确,欢迎指正!
学习 了
学习了。
学习了。
对于新手很有帮助,支持了
学习了。
很有见地,学习了!
学习了 。
学习借鉴,支持一下
学习 学习了.
学习学习
谢谢楼主分享